|
●张志君
我是“素婚”的坚定支持派,只因为在我看来,爱是两人的事情,何必表演给别人看呢,而且深深觉得越是隆重的婚礼越是浪费且太辛苦。不仅是我,我的朋友有很多也这么认为,并且身体力行。 当所有女人在纠结婚纱照到底是去丽江还是去蒙古草原拍摄的时候,有一位闺蜜与相恋多年的男友花了九块钱就解决了终身大事。开始的开始,她为自己深深骄傲,然后,现在她总是会感觉到迷惘,迷惘自己是否已经结婚。在结婚后没多久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当一位朋友举杯向她道贺时,她也不曾反映出对方祝贺所为何事,直到对方说出“恭喜你结婚了”。由此,闺蜜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对这种结婚状态非常地不踏实,随后她决定来一次弥补性的蜜月旅行。蜜月归来,闺蜜容光焕发地召集朋友宣布:亲们,我总算理解结婚仪式的重要性了。原来在蜜月期,在酒店的沙滩上她们补办了一场西式婚礼。虽然他们都不是基督教徒,但当“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慈恩,爱是永无止息。爱是你我共同生长,我愿意”的誓言脱口而出的时候,两人深深地感受到在阳光下的结合是如此美好的事情,爱着是如此幸福的事情,人生也就此得到了升华。 说这个事情,不是为了鼓动人人追求形而上的仪式,只是说明仪式在生活中的重要。仪式是什么?仪式就是一个个心爱的习惯,就是对自己心灵的宠爱。在今天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人人都向往一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慢在当下是一种奢侈,而按照仪式来一步步做事情,自然会慢下来,仪式能令我们在自由和秩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更有意识地去感觉、珍惜生活中的特殊时刻。李银河也曾说:“我们不是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历史、有未来,我们的来处是清楚的,我们的去处也是清晰的,我们不是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会偶然离开。我们的生活不是独立的,这一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而仪式,正是建立这种群体认同的途径。” 当传统的交往形式和安逸感几乎流失殆尽,人们总是渴望自己的生活能获得一种结构,一些温暖的特别之处。而恰到好处的仪式宛如一个个美好的魔法时刻,可以为疲累和匆忙的日常生活添上一抹抹愉悦的亮色。它能让生活真正地生动起来,端午节采艾蒿包粽子;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春节千里迢迢回家过大年,喜庆的爆竹烟花、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和祝福,让人感到生活的实在和幸福;情人节的玫瑰花和巧克力,让人感到生活的浪漫甜蜜。更何况,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总让人充满期待,而期待,本身就妙不可言! 何不从现在开始,让生活小小地仪式一下,早上出门前,给爱人或者父母孩子一个拥抱;上班的时间,看到阳光就微笑;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情不是投入家务,而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享受5分钟宁静时刻;睡觉前,跟爱人说一声,祝你美梦成真……看看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