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潍城消协消费警示: |
买汽车、考驾照成消费投诉新热点 |
|
|
通讯员 于恩胜 刘璐 潍城区消费者协会今年上半年接受消费者咨询3120人(次),调解消费纠纷225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0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2件。
家用电器消费投诉仍居首位 在上半年的投诉中,家电投诉仍高居首位,特别是家电维修出现的责任界定、拖延时间及收费问题,成为家电类投诉的主要内容。 案例:消费者刘女士购买一台品牌空调,使用三天后发现制冷效果不好,报修四天后工作人员才上门维修,但修后一周空调又出现同样问题,刘女士再次报修后等了一周才得以重新维修。经检测,空调属于质量问题,按规定应予换货,因为正值空调热销季节,整整二十天过去,刘女士的空调也未能到货。 这类投诉集中出现在五六月份,在此建议消费者购买空调及相关家用电器时,一是选择信誉好的商场或专卖店,二是最好避开消费高峰期,三是出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在家电类投诉中,手机投诉尤为突出:一是手机质量本身不够稳定,没用几天就出现不能充电、不能接听电话、黑屏等问题;二是现在的手机多为智能手机,其功能更多,应用软件更为复杂,下载的软件冲突导致手机不能正常使用;三是手机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商家就推脱责任,如未经公司检测,商家无权调换或退货。对手机检测问题消费者意见较大,送到手机生产单位检测,对消费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四是消费者质疑维修费用过高;五是假冒产品冲击市场。 消费提醒: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一、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大型商场或厂家专卖店购买手机;二、当场核对说明书所标注的功能是否存在,是否存在不稳定或不能升级等现象;三、注意商家对手机功能的宣传与实际是否相符;四、认真检验外包装是否完整,手机成色新旧,仔细查看手机有无用过的印痕;五、理性对待促销活动;六、索取消费发票或凭证。凭证要注明时间、商家名称、品牌、型号、价格、主机机身号、附件、入网许可证号码和加盖消费者印章。 汽车加价销售花样多,维修不透明 今年以来,汽车投诉明显增加。投诉的矛头多指向汽车变相加价销售,个别经营者对符合全款购车条件的消费者诱导其采用按揭付款方式,同时将加价收费暗藏其中。汽车维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但成为新的投诉热点,同时也成为消协调解的一个难点。维修过程中关于质量问题的定性、零配件的退换等都由维修商单方决定,消费者如果提出质疑,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进行检测或责任认定。经营者与消费者地位完全不对等,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消费者余先生购买的轿车出现问题后,先后在两家汽修厂分别花费17000和19000元,维修时间长达3个多月,最终还是以消费者做出妥协才得以解决。 消费提醒:在此提醒消费者,购车时应该注意:一、签好购车合同。要注意抵制不合理的附加条件和加价收费项目。二、向熟悉汽车专业知识的亲朋好友咨询,听取他们的建议。三、把好新车交接关。要仔细查验车辆外观、配件、机械部件和内饰配置等,是否与商家承诺、说明书和宣传材料一致,对照交接表逐项验收。四、仔细阅读“用户使用手册”,按规定使用和保养。五、保存好发票、购车合同、说明书等资料。六、遭遇侵权要与商家据理协商,亦可到消协或工商部门投诉、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考驾照投诉突现被请客等潜规则 前两年考驾照投诉的内容多为学车时间长,或受驾校委托培训的教练卷走学员学费等等,但今年此类投诉出现了新的内容:考驾照过程中的潜规则令消费者有苦难言。 案例:张先生在一驾校报名参加C1驾照的培训及考试。报名时,驾校方承诺是一费制,不需要再交任何费用。然而学车过程中,被教练暗示请吃饭或送礼物的费用就高达1000多元。而陈女士为了成功考取驾照,在朋友指点下交了所谓的“打点费”后,依然没有通过路考。遗憾的是,对于此类投诉,消费者很难提供确凿证据,自身合法权益便无法得到保障。 消费提醒:消协对此提醒消费者,选择驾校首先要看学校的规模和信誉,了解驾校是否有《营业执照》和《培训许可证》等相关证件,不要轻信某些驾校以学时短为幌子的宣传,考驾照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