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建铁军“筑”两岸深情 |
——写在潍坊鲁台会展中心竣工之际本报记者 刘伟 通讯员 孙磊 王磊 |
|
一走进安顺片区,远远望去,潍坊鲁台会展中心巍然矗立,流畅的线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两座建筑犹如一大一小两块巨石,相守相望,菱形的白色金属板在阳光的衬托下,大气端庄,光芒四射。作为我市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鲁台会展中心于7月底顺利完工,在鲁台会即将召开之际,用高品质的场馆诠释着两岸经贸相连、文化相牵、携手发展的浓厚情意和美好前景。 而此重点工程的背后,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建设人。在潍坊鲁台会展中心建设过程中,我市建设者们凭借着过硬的作风,积极的作为,在保证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如期完成了整个工程,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无私付出,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奉献了又一座代表潍坊城市品牌和品质的完美建筑。 多方关注 建设高品质交流平台 循着不断提升,追求卓越的“鲁台会精神”脉络,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鲁台会已成长为享誉鲁台间、知名海内外的著名节会品牌和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交流的综合平台。鲁台会展中心的建设,对更好地承接鲁台经贸洽谈会,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广大潍坊人民的共识,更是市委、市政府的超前理念。而鲁台会展中心的如期完工,是工程建设者们敢于承担压力,勇挑重担,不断创新开拓,用智慧和胆识保证了工程的快速推进和顺利实施的务实之举,更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望下的非凡之举。 对于鲁台会展中心的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建设现场,召开调度会,推进工程建设。工程推进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领导更是多次深入施工一线,现场办公。 今年初,市委书记许立全考察鲁台会展中心,协调解决工程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指出要科学组织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确保如期甚至提前完成建设任务,为项目运转调试争取时间,为鲁台会等重要节会的举办创造更好条件。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曙光也多次来到鲁台经贸会展中心,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以及后期运营管理提出了要求:鲁台会展中心工程不仅是我们潍坊的事情,更是事关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大事,一定要提高认识确保该工程按时、按质完工。 担任工程总指挥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广东,也经常召开调度会、协调会,深入施工工地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有的放矢地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为建设者们推进项目建设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市领导的嘱托在这里,百姓的期盼在这里,重点工程指挥部全体人员更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大干苦干、勇创一流’的重点工程精神。”常务副总指挥张文对此体会深切。 为奉献项目建设精品,工程建设指挥部全体人员吃住在工地,把工地当成了自己的家,尽职尽责,牺牲星期天节假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敏锐果敢的判断能力、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干好每一项工作,为工程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指挥部副总指挥邵景来虽已年过50岁,仍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天天在现场指挥。就是他们在工程推进的关键时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加快工作节奏,形成了良好的干事创业导向。上下同心的必胜信念和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责任在一线落实的工作方法,为工程顺利实施扫清了一个又一个障碍,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完善机制 打造高效能建设工地 组织实施好如此浩大的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会展中心项目指挥部建设者们怀着对市委、市政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信念,倾力打造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精品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廉洁”工程,这不仅是全体建设者的诤诤誓言,更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但这样的追求,却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实现的。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了从源头上和过程上把好质量关,指挥部一方面强化质量监控与检测,另一方面则尤其注重过程管理中的细节把控,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保障工程质量。在项目建设之初,指挥部就提出了“三保一创(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创精品)”和“四零(指挥零失误、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廉政零案件)”的工作目标,做到八个坚持:坚持计划指导统筹推进,坚持协调调度均衡落实,坚持样板引路确保质量、坚持影像揭短确保偏差,坚持监理旁站不失控,坚持一部一验不放松,坚持一次性成活不返工,坚持精打细算不浪费。 作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项目,面临着体量大、时间紧、难度高的实际困难。为此,指挥部不断强化工程计划控制,加强督导,科学修订总控计划,在考虑不同时期工序穿插和人、财、物配置的基础上,编制好月度计划并严格考核,做到了责权利明确。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指挥部强化监督,加强检查力度,制定了严格的奖罚措施,确保了计划的落实。 为争创精品优质工程,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出了确保“泰山杯”、争创“鲁班奖”的任务目标,为此,他们成立了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加强对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利用各种形式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坚持“周监理会”和“旬调度会”制度,利用现场答疑和“影像图片揭短”做法,对发现的问题监督整改,并实行问责制度,落实到人,做到质量零缺陷。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利用样板工程,让建筑工程质量在建设中对比着“范例”进行,确保工程组织有序、推进有力。 技术创新 提升潍坊建筑水平 鲁台会展中心的建设,充满着敬业奉献的一丝不苟,更显扬了突破创新的探索精神。随着工程的顺利推进,随着会展中心的新颜展现,建设过程中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市城建史上留下了值得纪念的精彩记录。 ——长螺旋灌钻孔压灌桩技术。在工程桩基础施工中,运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克服了超流态泵送混凝土、钢筋笼的压入等技术难题,钢筋笼导入管与钢筋笼的巧妙连接,将振动力传至钢筋笼底部,通过下拉力有效地将钢筋笼下至设计标高,桩身质量得到了可靠地保护。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钢骨混凝土结构的难点是节点复杂、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由于配置了钢骨,使得钢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都得以充分地发挥。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鲁台会展中心工程是综合性公共建筑,功能多,要求复杂,系统全面,包含空调、通风、防排烟、动力等二十多个系统。项目管理部运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对机电管线进行综合布置,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整体布局的观感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为日常检修和工程维修提供便利。 ——消能减震技术。采用球形抗震支座,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阶段,减小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减小构件的截面,节约工程造价;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往往处于弹性或塑性变型阶段,位移较大,应用抗震支座能减小结构位移,有效保护结构不受破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项项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项目施工顺利进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QC小组完成省市级QC成果多项,编写完成省级工法3项,获山东省建筑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1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工程整体施工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无私奉献 树立闪亮“铁军精神” 一个好的工程离不开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而优质的建筑更是建设者们责任心的体现。为了圆满完成鲁台会展中心的建设任务,昌大建设集团集结了土建、安装、装饰、园林、机械化、物资公司等多个子公司的精兵强将和先进设备,全力投入。面对这一重点工程,建设者们充满着无尽深厚的热爱和忠诚,他们每一个人的每一次付出,都让我们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在所有建设者当中,今年64岁的孙孔喜可以算得上是老前辈。从援川战线回来后不久,他就投入到了鲁台会展中心的建设中,担任指挥工作。孙孔喜告诉记者,会展中心规模大、建设难度大、施工技术含量高。在建设过程中,全体参与建设的人员发扬了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克服了种种困难,从今年2月4日工程开工至今,建设者们一天假都没有休,不分白天晚上,没有周末假期,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当中。当时工程指挥部每周制定一个“七天任务”,分配到各项目小组中去。有时指挥部还会临时调整,将七天的工作量压缩到四天内完成,但大家都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没有一个发牢骚。各个项目经理每天奔波于工地中,一天跑下来,腿都不会打弯。“十点前没有睡过觉,吃住都在工地。” 要想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离不开调度督查。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张文采用了现场点评的办法,强力推进工程进度,坚持每天下午两点准时带领指挥部成员、昌大集团主要领导及各项目经理,冒着近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对剩余工程量及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解决。如果遇到雷雨天气就检查顶棚是否存在漏点,哪里漏了圈出来,待雨停后马上维修。 装修作为整个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施工难度也大。装饰公司经理姜波回忆说,在施工工程中,吊顶工程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每一块材料的形状都不一样,属于异形材料,买都买不到。“宁让材料等人,也不让人等材料!”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他们提前到厂家定做,并将施工人员分为两组,白天晚上轮流安装,将原本需要七天的工程量压缩在四天内完成。 在装修过程中,为了保证吊顶曲面的准确度,工程人员需要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与设计方进行沟通和咨询。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工程人员选择在晚上赶火车,第二天白天与设计方进行洽谈,当晚再赶火车回到施工工地。他们就是用这样的奔波奉献,确保了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各项目负责人每天到工地察看一遍,二十几米高的展览中心每天要上下很多次,一天跑下来腿都肿了。他们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没有几年的80后,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工,他们以工地为家,忙得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在施工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劳动者和建设者。为保证工程质量万无一失,监理公司的王兴德,几乎全程坚守在施工现场,即便爱人生孩子也只请了一天假。同在监理公司的赵兴远,父亲在上海一家医院做手术,老人刚刚做完手术,他就匆匆赶回了施工工地,没有在老人身边好好地伺候一天。在安装空调系统时,200多吨的钢材全靠人力一点点抬入场地;在安装金刚砂地面时,施工人员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在安装屋顶铝单板时,铝单板经太阳一晒表面温度可达六十摄氏度……施工人员们不怕苦不怕累,凭借着过硬的作风圆满如期完成了工程。 这样的先进典型与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犹如闪亮的火炬,共同铸就了鲁台会展中心建设团队这个优秀群体,铸就了潍坊城建铁军这样一支响当当的队伍。在火热的施工现场,他们认真践行着“创先争优”对个人、对城市、对市民的承诺,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的高度统一。火热的施工场面终将退去,而他们用汗水写就的专业、敬业、奉献精神,早已与一个个重点工程融为一体,与城市轮廓融为一体,化作助推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的孜孜深情和不懈动力,推动着潍坊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着潍坊的城市形象,成为“四个潍坊”建设的有力助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