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崛起综合保税区经济新板块 |
□搭建国际平台 □推进贸易转型 □服务区域经济 |
|
本报讯 (记者张传亮 通讯员李兆鑫)总投资10亿元的歌尔科技项目,利用潍坊综合保税区得天独厚的保税、免税、退税以及通关便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95%以上的产品实现了外销,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列,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今年以来,潍坊综合保税区积极发挥国家赋予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口岸功能,创新思路措施,积极拓展功能业务,加快综合保税区经济新板块的崛起。目前,保税区共有工业企业31家,国际物流企业38家,总部经济企业336家,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进出口额50多亿美元。 科学编制完善总体规划,推进加工区向保税区转型升级。我市按照高起点、高境界、国际化的要求,在5.17平方公里围网核心功能区,重点发展国际物流、高端制造、商贸服务等产业,打造国际性高端服务区;在13.26平方公里配套区,重点规划了高端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和国际商务生活服务区等“六个产业园区”。同时,全力加快围网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和海关监管设施配套完善,力争早日通过国务院十部委检查验收。 全力开工一批大高外项目,推进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目前,综合保税区内突出抓好的是总投资60多亿元的歌尔科技二期项目、圣和新材料项目、佩特来百万台汽车发电机项目、电容式触摸屏项目、中科晶电项目、上存锂电池项目、纳米新材料项目、丰国电子项目等8个高端制造项目。同时,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全方位进行招商,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的大项目,形成高端制造项目的集聚区。 大力开展进口业务,推进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在投入运营全市首个高端消费品进口展销服务平台,即国际商品(红酒)交易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建设特色商品交易定价中心,引进潍坊及周边地区需求量大的棉花、橡胶、塑料、纸浆、电子产品等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形成集交易、结算、信息、融资等全程服务于一体的高档消费品、电子产品、大宗商品“三大交易中心”,使全市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货真价实的进口消费品,打造特色商品的交易中心。 搭建全市外向型服务平台,推进全市及区域经济服务水平转型升级。利用保税区虚拟口岸和保税物流功能,将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的国际港口和国际机场功能后移到潍坊保税区,建设潍坊“无跑道国际机场”和“无水国际港口”。目前,青岛机场功能后移已经实现,青岛海港功能后移正在积极推进。全市及周边地市有500多家企业来保税区办理进出口业务,累计实现保税物流货值20多亿美元。同时,引进了瑞源仓储物流、中联圣国际物流、100万吨中基物流、裕源物流和万邦物流、中外运电子配送等项目,一个集仓储、保税物流配送、简单加工等于一体的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国际配送中心已初具规模,为潍坊及周边地市2万多家进出口企业、300多亿美元进出口货物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打造连接沿海和中国内陆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检测、售后、维修等业务,推进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培育实体运作总部,打造日、韩和环渤海区域的总部经济中心。潍坊综合保税区批复设立一年以来,办理注册总部经济企业比原来翻了一番,目前已有300家多家总部经济企业注册。正在建设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届时将满足500多家总部经济企业入驻需要。同时,采取措施,积极培育一批大的跨国公司运作中心入驻,加快总部经济办公设施建设,推进区海港、空港一体化运作步伐,开设离岸账户,开展全球检测维修服务,以此营造更加国际化的总部营运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