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侯庙西侧景观效果图 |
|
|
|
本刊记者 薛静 在十笏园文化街区东、西、南、北四处入口中,北大门是唯一一处结合了人文建筑的入口。从北大门进入街区,左侧即是复建的关侯庙和孔相祠,而这两座建筑所纪念的人物——孔融与桃园结义的三兄弟,都与潍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时,关侯庙和孔相祠的正南方,另建了一处民俗广场,做展示民俗风情和展销民俗商品之用。 北大门: 流线绿地小径与人文小品的融合 在十笏园文化街区的景观规划中,北大门是游人进入关侯庙的直接入口,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以流线型绿地小径为主,同时营造了柔和的空间环境,氛围静雅,亲和舒适。 同时,绿色景观带中布置了几处人文小品,分别为“孔融故事”、“三英救孔融”、“忠义仁勇四碑”,与旁边的关侯庙和孔相祠相呼应。 历史人文建筑的再现 老潍县城中有很多庙宇,据潍坊民史研究人士谭先民老先生回忆,仅老潍县城里及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六关里就建有二十多座。在这些庙宇中,当属位于老潍县城胡家牌坊街中段北侧的关帝庙巷为首,这也是目前潍坊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座保留时代最久远、最完整的古建筑。 关侯庙始建于宋代,顾名思义,是为了祭祀三国蜀将关羽而建。但令人奇怪的是,庙名和巷子名却不一致。关侯庙前的巷子名为“关帝庙巷”,谭先民老先生介绍,建庙时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所以称为关侯庙。到元代时庙南面的空地上建了一条巷子,而那时关羽已被尊称为关帝,因此巷子就被称作关帝庙巷。 据可考的资料显示,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和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关侯庙进行了两次重修。重修后的关侯庙庙基拔地五米,庙堂建于青石砌成的148平米高台之上,玻璃瓦屋脊上有蛟龙浮雕,四周飞檐斗拱,气势宏伟。大殿内原有关羽、周仓和关平三座雕像,大殿前面两侧的方形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扶正统而彰信义功业同天地不朽,完大节以笃忠贞令名与日月同昭。”概括了关羽光辉的一生,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赞美和敬仰。 而据潍县史料记载,自关侯庙建成后的几百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八月初一以及五月十三关羽生日的时候,地方官员都会率其下属前去祭拜,平时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也有不少平常百姓前去烧香祭拜。 说起孔相祠,背后的故事就更多了。 潍县古称北海,汉末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出任北海相(北海相即北海郡守,北海的辖境相当于今潍坊市所辖部分县市,但不是全部)。孔融自幼聪敏过人,《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在北海的六年,孔融政绩斐然,由此潍县百姓曾三建孔相祠缅怀纪念他。 据考证,最早的孔相祠建于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当时的位置位于潍州公署后北城墙上,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孔相祠迁至关侯庙左侧。自此之后,关侯庙和孔相祠就一前一后相互毗邻。 关于关侯庙和孔相祠相互依存还有另一种说法,相传孔融任北海相时期,刘备携关云长曾侍卫左右,而在《三国演义》第十一回中,罗贯中也明确的讲述了“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的故事。目前正在复建中的关侯庙和孔相祠,建筑格局上依然延续了以往,关侯庙前殿祭祀关云长,后殿祭祀孔融。 街区次广场: 民俗文化广场 在十笏园文化街区的规划中,整个街区主要由两个广场,除中心位置的十笏广场外,北大门处的关侯庙前也规划了一处次广场,由于位处民俗文化街,故取名“民俗广场”,主要用于展示潍坊民俗风情为主。民俗广场除了举办各种民俗游乐活动,还可举办各种武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并可用于展销民俗商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