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版:文化·访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十笏园,完整展示年画创作
潍坊书画市场起点就是高端市场
复原老潍县风筝已经刻不容缓
2012年08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进浩:
复原老潍县风筝已经刻不容缓
  李进浩



  本刊记者 薛静
  从19岁拜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福龄大师至今,李进浩已经学了10年的龙头蜈蚣风筝,但他擅长的,不止有龙头蜈蚣风筝一种。
  在李进浩的“天浩风筝艺术研究所”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墙上挂着他的上百件作品。从开始学风筝制作至今,李进浩的目标只有一个:复原正宗老潍县风筝。
  与我们目前所熟知的潍坊风筝不同,老潍县风筝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比较狭隘的概念,起源于老潍县城内,清乾隆年间一度成为皇帝御点的宫廷风筝,至民国年间,老潍县城内甚至出现了风筝“十大家”,一些当时的书画大师也参与了进来,如陈寿荣、郭味渠等,无一不是制作风筝的高手。其中陈寿荣老先生所制作的“许仙游湖”、“水漫金山”等风筝,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之作。
  “扎、糊、绘、放是老潍县风筝的基本四要素,每做一步都要考虑下一步。”李进浩介绍,老潍县风筝制作工艺极其考究,用料极为精细,比如老潍县风筝四大代表作“苍鹰、龙头蜈蚣、雷震子、仙鹤童子”之一的“仙鹤童子”,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制作,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仅是画稿就需要三天。
  制作时间长、工艺复杂,老潍县风筝在商品化的过程中失掉了优势,同时,很多老工艺也随之消失了。“老潍县苍鹰风筝有个最大的特点,只能在嘴上拴线,所以苍鹰风筝也被称作‘拴嘴鹰’,但可惜的是,现在不仅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最让李进浩痛心的是老潍县风筝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也逐渐消失,“老潍县风筝上的画面都非常有讲头,该画什么、画多少都是有数的,但很多人不懂,随便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
  李进浩拿出一支沙燕风筝,燕子的胸膛中画着一只眯着眼睛的猫,“好多人解释这只猫为招财猫,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李进浩解释说,沙燕风筝上的猫意指“耄耋之年”,加上风筝翅膀上的牡丹,尾翼上的蝴蝶,总称就是“耄耋富贵”,寓意对老人的美好祝愿。“不仅如此,老潍县风筝在一些细节上处理也非常精细。”还是同一只沙燕风筝,李进浩指着图案一一解释,“这种风筝上的猫都是闭着眼睛的,因为所指时刻是正午,正是猫打盹的时候。之所以选择正午时刻,则是因为牡丹在这一时间开的最盛,富贵至极。”
  类似于此的细节数不胜数。老潍县风筝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或者作品,而是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我去沈阳讲课,说起老潍县风筝,很多人大呼惊讶,他们根本就想象不出来,一只小小的风筝居然有这么丰富的内涵。”
  也正是因为如此,复原老潍县风筝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北京、天津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我们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比如说挖掘老潍县风筝的种类,出版各种书籍,向更多的人介绍老潍县风筝。”在李进浩眼中,复原老潍县风筝与发扬潍坊风筝并不冲突,“风筝一定要商品化,才能保证其生命力的延续,但在这基础上,应该弘扬传统,让更多的人认识老潍县风筝。”
  基于此,李进浩已经决定在十笏园文化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复原老潍县风筝的基地。“十笏园本身就是潍坊传统历史文化的代表,它所处的位置也正是老潍县风筝的发源地,始于斯,归于斯,非常合适。”李进浩也希望借着十笏园文化街区未来的影响力,向更多的外地人介绍老潍县风筝,介绍老潍县的一点一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