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牌”给力 村强民富 |
——走安丘看品牌农业新发展 |
|
本报记者 王冠华 安丘市凌河镇姜蒜批发市场内,各类运输车排起了长龙,正等待将大姜、大葱、大蒜等农产品运往全国各地……这是国庆黄金周期间,记者在享有“中国樱桃之乡”、“中国姜蒜之乡”、“中国蜜桃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甜瓜之乡”的安丘看到的喜人一幕。近几年,安丘市全面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农产品“金字招牌”,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10月4日中午,伴着喇叭悠长清脆的鸣响,忙活了一上午的安丘市凌河镇黄家坡村村民王景荣开着运输车回到了家中。“这些天正忙着到石堆镇大莲池村收姜,一天能跑两趟,净挣七八百元,行情还不错。”王景荣笑着告诉记者,再有十几天他们村种的新姜就要上市了,到时又要忙活一阵子了。 不远处的凌河镇大儒林庄的村民李春杰也急着向记者“晒”起了自己的致富账:“前年开始种了2亩半冬暖式大棚,几年下来光大姜一项收入了十几万元;现在我又跑起了葱姜蒜运输,光运费也挣了几万元,这不新买了一辆东风商务车,咱也风光一下。”大儒林庄的村支书李永年告诉记者,近几年他们村在实行大姜、大葱等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的基础上,还建起了冬暖式大棚种菜,由于有信得过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村里的各类农产品销路一直都很好。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种植,带来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条件改善,折射出安丘市全面实施“品牌农业”发展取得的实效。据统计,目前安丘全市拥有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已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基地38万亩,已建成大姜、芦笋、大樱桃、草莓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拥有安丘大姜、安丘大葱、柘山花生、安丘蜜桃、安丘两河大蒜、石埠子樱桃、辉渠望海山小米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农产品商标200多个,其中,中国名牌“鲁丰”罐头、省著名商标“万鑫”蔬菜等品牌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声名鹊起。 在安丘区域化建设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视频对石堆镇等农业基地的作物追肥施药情况进行监控。据指挥中心负责同志介绍,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国际标准”接轨,是该市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参照国际标准,安丘研究制订了生姜、大蒜、草莓等33个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200多个生产标准,形成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行安全用药市镇村封闭式直营专供,进一步管好“农药瓶子”。 围绕以“国际标准”打造安全农产品“金招牌”目标,安丘市在农业基地内实行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收购销售“五统一”管理,做到土壤和水质检测、种子选择、肥料农药使用、农残检测、收获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档可查。近日,安丘市被认定为“山东省食品工业基地”,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首个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在安丘外贸食品公司设立山东分中心,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金名片”越擦越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