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添动力 ◆机制创新激活力 |
昌乐:科技助推县域经济转调 |
|
|
本报讯 (记者付生)今年以来,昌乐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资源集成、政策落实,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努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县域自主创新能力,该县在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同时,切实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与各自产业相配套,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较强科学前瞻性的科研中心,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引起了新一轮技术研发热潮。 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强化科技生产力转换。该县引导企业通过(青岛)潍坊周、深圳高交会等科技交流活动,加强与省科学院、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切实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全县已有10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6月17日,与湖北工业大学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标志着该县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他们还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扶持创新项目落实到位,尽快实现科技与生产力的转换。 积极推动各类科技成果申报认定,保障科技发展成果。昌乐围绕煤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高新技术领域,筛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上门宣传,逐一对重点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帮助企业查找不足,调动企业的申报积极性,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山东梦金园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申报了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日科化学、元利化工2家企业申报为省级创新型企业;精华粉体工程设备“双分式气流分级机”项目通过省级鉴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