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齐海山 深秋的雾霭升起,枯黄的枝叶上凝满冰霜。十八大代表、吉林供电公司桦甸分公司送电检修班工人吕清森早早地开始了巡线工作。这条47公里的66千伏“红白线”绵延山林之中,全程巡线至少要走200公里,吕清森每月都要走一遍,这一走就是33年。 自1979年起,吕清森就在“红白线”(红石镇至白山镇)上进行巡线维护工作。“红白线”是吉林地区海拔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一条66千伏输电线路,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几乎是一个山头一座塔。 初中毕业的吕清森在33年的巡线过程中,写了几十本日记。这个日记只有他自己能看懂,一些特殊符号代表了铁塔上的一些细小结构。这些细小结构有啥细微变化,他几乎都能一眼看到。 “干活累不死人,但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吕清森说。因为在高山峻岭中常年独行的原因,53岁的吕清森一直是寡言少语,给人一种木讷的感觉,但要是谈到巡线的重要性和自己总结出来的“采光巡线法”,却往往滔滔不绝。 吕清森告诉记者,这33年下来,线路上的每个隐患、每个事故易发段他都了如指掌。他说电力企业是产供销一条龙,最短时间内把故障点找到,并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这样才能避免出现重复的故障,所以他一直坚持要求巡护这条线路。 “尽管还有3年就要退休,但这‘红白线’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要坚持下去,更要让我的徒弟看护好这条线。”吕清森说。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