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银发浪潮”来袭,养老“大堤”能否抵挡
车辆定位为达利事撑起“安全伞”
2012年10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发浪潮”来袭,养老“大堤”能否抵挡
  ▲10月23日,在奎文区大虞街道新华路中社区,老人高兴地接过小朋友送的礼物。重阳节当天,我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老年人。              记者俞珂摄



  “最美不过夕阳红”,然而许多老年人却面临“晚年何处安放”的困惑。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银发浪潮”来袭,养老“大堤”能否抵挡?
  50个老人一张床,去哪里养?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赵女士已过古稀之年,几年前唯一的女儿去世。老两口想找一家养老院养老。可一打听,入住区里的公办养老机构少则等两三年,多则要七八年。
  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4.18万个,养老床位365万张。但平均下来,每50个老人拥有不到一张床。
  养老护理员更是短缺,且专业化程度低。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需要1000多万名,而目前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说,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养老是一门科学,不能粗放管理。”曾任职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傅旻认为,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民办养老事业发展缓慢,服务方式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老人的多元需求。
过半家庭空巢,我的寂寞有谁懂?
  “养儿防老”过时了。家住北京亚运村的80岁的黄林华奶奶说:“儿女们都在国外,家里总是冷冷清清,打来越洋电话问候的温暖也太短暂了。”
  民政部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北京市密云县法院法官王雪说:“近年来,包含精神赡养诉求的案件明显上升,约2/3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精神赡养问题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精神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这正是大多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给予老年人更多精神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月均养老金74元,如何“养”自己?
  安徽省桐城市最偏远的青草镇陶冲村村民黄吉义70岁,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基础养老金,虽然这点钱只能勉强买个头疼脑热的药品,但黄吉义已经很高兴,因为以前从未“领过工资”。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城镇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月均养老金74元。
  “现在的养老金赶不上多数养老院的标价啊。”在北京郊区居住的王静感慨地说。记者采访发现,公办养老院接收自费老人的收费标准普遍在每月1000元到2000元,民办养老院则每月至少要三四千元。
  全国老龄办的专家认为,我国刚刚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但养老保障和收入水平还较低。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可以提高补助水平和补助比例,逐步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差距。
50%老人慢病缠身,去哪方便就医?
  今年90岁的蔡奶奶因身体不适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医生开出的四个检查,分布在医院两栋楼的不同楼层。蔡奶奶颤巍巍地走在穿梭的就诊人群中,没一会,就累得瘫坐在椅子上。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个多发病的群体。然而,我国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但现在医院分科细,流程繁杂,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医疗服务。”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进平指出,老年人的保健、治疗到护理及康复,是一个整体、连续的服务体系,应倡导老年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理院及康复院等共同承担。
  如何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是众多老人的忧心事。在国外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30年了,全国仍然仅有100多家相应机构。
  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是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曾被周围居民认为“晦气”等原因被迫搬家7次。“传统观念的影响、可用资金的限制,乃至政策方面的缺失,都制约着中国临终关怀产业的发展。”医院副院长朱林坦言。
  25年来,这家医院一直“坚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当老人离开身边没有亲友时,工作人员一定要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   (据新华社)
◆各地亮点
北京社区探索老人健康服务新模式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胡浩 杨荣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社区承担起老人健康“守护者”的角色,探索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照料、健康监测等便捷服务的新模式。
  在北京市月坛社区开展的“失禁居家护理社区模式”项目中,专业护理人员和社区工作者通过开展专业失禁护士家庭走访指导服务,深入24户老人家庭走访34次,提高居民对失禁护理临床知识的了解,帮助社区基层及家庭护理人员提升失禁护理的能力和水平。
  为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北京市老年社区日前启动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银色健康中医药科技促进示范工程”,通过发挥中医养生保健的优势和特色,借鉴现代健康管理模式,应用网络信息及物联网技术,指导老年人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介绍,项目将在部分社区和养老院的老人中试点建立健康监测平台,定期监测、评估老人健康状况,然后将个性化干预方案反馈给老人。监测人员将定期上门收集老人的健康数据,包括疾病情况、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等,然后由专家对数据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提出菜单式健康干预方案,或发出健康预警。
  据介绍,在北京市部分社区、养老院试点成熟后,这一项目将在全国社区推广,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山东将全面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
  据新华社济南10月23日电 (记者娄辰)记者从山东省民政厅了解到,省财政将支持职业培训学校和大、中型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在全省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计划。
  据介绍,山东将面向高等(高职)院校、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大中型养老服务机构等具有养老护理培训许可资质的单位以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培训单位。各县(市、区)负责培训辖区内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养老护理员,各市负责培训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养老护理员,省负责培训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养老护理员。
  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1994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5年。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至2010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437.2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4.2%,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4.97%,平均不到3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相关链接
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
  民俗专家表示,重阳节在唐朝时正式成为节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天津社科院王来华教授介绍说,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九日,日月逢九,双九相重,所以称“重九”。《易经》以九为阳数,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古时重阳节的习俗较多,主要有登高游玩、赏菊饮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因此,重阳节又称“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虽然称谓不同,但平安和谐,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的核心文化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