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推荐《锦灰堆》 于哲< 王世襄写的《锦灰堆》无疑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闲书”,这几日,我透着一盏暗淡的小灯将它再次读完,书中一字一句也将夜晚都染上了一层闲适。 书分三卷,卷一讲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游艺等项的研究简介,卷二则是作者游历、烹饪的感受记录,卷三则是作者手书影印的诗词。王世襄亲手书写作序,并解释了书名的缘来,“元钱舜举作小横卷,书名锦灰堆,所图乃螯鈐、蝦尾、鸡翎、蚌殼、笋籜,莲坊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穷念理念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此《锦灰堆》名吾集。” 王世襄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读过此书,便知他的名号好绝无虚设,其涉足各类传统文化领域,却不仅满足于皮毛,而是样样精钻,后又立字成书,以浅显工匠之言,将各类传统工艺、技艺跃然纸上,阅读更不觉枯燥乏味,实足让每一个当今社会里所谓的“玩家”们心生佩服。 先说实用性,前年秋末,在宝通街花鸟市场上遇到一只被捕的雏鹰(松子),由于是被鸟网猎捕,又被囚于笼中数日,鹰已奄奄一息。我望其实在可怜,便掏出瘪瘪的钱包,用150元将其从捕鹰者手中买下,又以书中《大鹰篇》所记叙的方式,每日好生照料,恢复其伤口,丰足其羽毛,不足一月,鹰竟恢复了精气神儿,后择日将其放归山林。每年秋末冬初,在街头巷陌、抬眼间看到一只迁徙的鹰,心中每每不免欣喜,仿佛能与之呼应。 再说可读性,不免想到书中记叙美食的部分,由此可见我彻头彻尾就是个吃货。文人写起菜来简直能把人谗死,单是那缸子泡满了冰的酸梅汤就让我耿耿于怀。记得以前读书,从中政大东门出去往北不远的大排档门口,总有一个卖酸梅汤的饮料摊子,每次都央求老板把随身带的水壶打满,然后抱去图书馆,边走边喝,待得坐下,已经去了三分之二。记忆都会美化,落到纸上更多添修饰,就像睡觉之前看汪曾祺在《彩云聚散》里写美食,那一定会饥肠辘辘,谗得起来找零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