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
本周的文化热门仍是莫言,之前诺贝尔获奖的热度还没有退散,网友们又开始关注莫言穿什么领奖、带几个语种的翻译。而刚刚颁布的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又开始让人闹心,只要“作家”与“富豪”两字扯上关系,就会引来无数惊讶、怀疑、反驳的口水。从未上过榜的莫言因为持续的“诺贝尔奖效应”,以2150万元的版税收入高居第二。中国纯文学在大众视野中黯淡已久,本土作家第一次得诺贝尔文学奖,连带着作品万人争抢,书店卖断货,看似一下子拉近了公众与纯文学的距离,但并不代表公众放大了莫言作品的真实价值,因为雄踞富豪榜前列的,还是那几位熟面孔:“童话大王“郑渊洁和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坐稳第一、第三名,韩寒和郭敬明依然受宠。除了莫言和位列19位的刘震云,再也找不到纯文学作家。 榜单年年有,骂声渐渐高:“亵渎‘作家’之名”、“文学已死”、“急功近利”、“娱乐大众”,其实榜单只是反映出了当下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现实:纯文学作家集体式微,网络文学和名人效应水涨船高,文学市场的生态环境日益多样化。陈坤、于丹、尹建莉凭借在各自文化领域巨大粉丝群的优势成为当下出版社的新宠,青春文学和武侠小学成功逆袭。不管你叫他们作家也好、写手也罢,他们都在不同的位置肯定自己。 有人评论出版社“唯利是图”,但若以稿酬论英雄,放眼全球皆是如此,最近《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2年全球作家收入排行榜,悬疑小说大师詹姆斯·帕特森和惊悚小说巨匠斯蒂芬·金分列一、二位,其他作家依然是类型文学和青少年文学作家。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资本的注入自然会使得某些作家根据读者市场的需求来写作,也有人仅把文学当做谋生的手段,但还是有许多作家专注于文学梦想,即使没有市场但仍然坚持,这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文学市场的必然趋势,一个作家收入榜单不能代表文学本身的价值。 与作家收入集体狂欢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城市里的独立书店正在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公共图书馆里人影稀少。与其纠结于名人作家的稿酬高低,不如关心更多可以提升大众文化消费水平的渠道,在英国,彩票收入的28%必须用于文化;即使没有政府的补贴,欧洲国家民间基金会可以帮助很多新生作家完成自己的作品;在瑞典,图书馆中每一本书的借出,书籍作者都会得到一定百分比的报酬。而我们的作家、书店、图书馆正急需更多的政策扶持,只有长远的眼光、持久的耐心、不断的资金注入,文化艺术的种子才会健康成长,文化强国将不再遥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