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03版
专版 |
第04版
综合新闻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潍坊旅游谋变局:观光型→度假型 |
“三个三十”评选活动探索潍坊旅游业发展新方向 |
|
本刊记者 薛静 朱永昌 见习记者 王政恺 通讯员 王凯强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潍坊旅游业开始兴起,伴随着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行业也在发展壮大。作为全国文化旅游大省,山东无论在产业经济还是资源数量方面,都排在全国前列,而潍坊的旅游产业经济总量在山东位居第四。不仅如此,潍坊还创造了山东省旅游资源的多个第一,包括建设第一家四星、五星级酒店,成功举办第一届国际性的节会活动等。可以说,潍坊的旅游行业发展非常超前。 目前,旅游行业已经成为引领潍坊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行业,为此,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将潍坊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而正在举行中的“三个三十”(“到潍坊不可不去的30个景区点、不可不尝的30种美食、不可不买的30种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正是探索潍坊旅游业发展新方向的一个切入点。 目标:国内有影响力的 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潍坊现有67家A级旅游景区,位居山东省第一位;其中4A级18家,位居山东省内前两名。”对于潍坊现有旅游资源,潍坊市旅游局副局长井光国开门见山地说。 据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潍坊旅游产业在近几年实现了迅速发展。 “潍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潍坊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民俗文化,比如说每年一届的风筝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而且潍坊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基本上每一个县市区都有重点景区项目,这都是潍坊发展旅游产业最好的基础。”井光国向记者表示,为此,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和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努力将潍坊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趋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度假游 虽然潍坊的旅游资源丰富,门类也很齐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潍坊的旅游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景区远远没有达到最佳接待数量。 “潍坊的旅游资源很分散,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位和品牌。宣传上也不够,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开拓策略,比如说这个景点针对的是哪些消费人群、多大地域范围、应采取哪些办法等等,都缺乏论证和针对性措施。此外,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健全,潍坊有很多小吃和特色产品,但是去哪里买、如何买并不明确,没有特色鲜明的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缺乏专门的旅游购物街区和商店。”井光国说,为此,市政府也专门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讨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其中包括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创建旅游度假区两个重要部分。 方向1:创建5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 “我们一直说潍坊的旅游资源是‘只有群峰不见主峰,只有舰群没有航母’,就是指潍坊拥有众多的景区,包括将近二十家的4A级,但没有一家5A级景区,没有一处让游客说起来就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景区,我们已经将打造5A级景区提到高层面上来,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对产业进行上档升级。”井光国说。与此同时,打造旅游度假区也是潍坊旅游业从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的重要方式。 据了解,潍坊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创建3-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于度假区要满足旅客的更多需求,因此对景区建设的要求也很高。“度假游是深层次、体验式的旅游,包括吃住行一揽子需求,因此在区域上、配套设施上要求更高。而潍坊在此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许多景区非常适合做度假区,比如说青州云门山、安丘青云山、诸城恐龙文化园、滨海区欢乐海等。”井光国说。度假区由于是一个“大区”的概念,因此也会相应的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景点的发展。 方向2:打造旅游购物景区和精品路线 除了创建5A级景区和度假区之外,打造旅游购物景区和策划精品旅游路线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购物景区方面,以风筝、年画、红木嵌银、仿古铜、蓝宝石等传统旅游商品为基础,在3A级以上景区建设相配套的旅游购物场所,促进旅游购物消费产业的发展,如十笏园街区、蓝宝石城等;精品路线方面,以特色产品为基础,设计涵盖民俗风情游、自然山水游、生态休闲游、历史人文游等专项旅游线路,整合以民风民俗、生态山水和地质文化为主的精品线路。 “另外,我们还借鉴了一些外地城市的经验,大力发展文化游。”井光国说,潍坊本身也是文化大市,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经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要不断深挖景区的文化内涵,努力让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切入点:评选“三个三十” 而正在举行中的“三个三十”评选活动正是探索潍坊旅游业发展新方向的一个切入点。“省里曾经举行了‘山东三个一百’的评选,潍坊入选的项目共有25个,比例接近10%。我们希望通过‘三个三十’的活动,扩大潍坊的旅游资源宣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潍坊旅游信息服务。”井光国说。 评选“30种不得不尝的美食”—— 潍坊美食待光大 ■本刊记者 薛静 朱永昌 见习记者 王政恺 通讯员 王凯强 出门旅游,除了去看景点大饱眼福之外,品尝特色小吃同样也是旅游的主要目的。潍坊作为一座极具历史底蕴的文化名城,地方美食也是声名远播。早在北魏时期,潍坊人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在这本共计10卷、92篇、12万言的书中,关于饮食的记述远超从前。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沉淀,至今潍坊菜系已经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潍坊既有朝天锅、鸡鸭和乐、马宋饼等“中华名小吃”、景芝三叶饼、临朐全羊、芝泮烧肉等11种“山东名小吃”,也有98种市级传统菜品、小吃。此外,潍坊一批传统小菜如芥茉鸡、拌辣皮、麻汁杂拌、蒸鸡、拌三生等在潍坊以外也颇具影响。 但这种地方美食也正面临尴尬局面。目前很多年轻人吃洋餐、过洋节,却不知道潍坊有多少地方美食,甚至都没有吃过。“本地人都不知道,外地人怎么会知道?你又怎么能让旅游的人知道?”对此,民史研究人士于家干老人表示,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使一些蕴藏在乡间郊野的小吃有可能会遭遇到被淹没的危险。“植根于民间沃土的地方小吃,闪烁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的发展延续的结果,是属于应该得到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 对于正在进行的“三个评选”活动中“30种不得不尝的美食”,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再加上十几种也可以,潍坊在地方小吃方面拥有很多独特的资源。” “美食是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土专业人士有义务、有责任大力宣传、推介自己的餐饮特色。”于家干老人表示,这一类的评选活动将对促进潍坊特色餐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让很多人对家乡的小吃来一次加深认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宣传地方美食也表明人们正在回归传统,从更高的层面上讲,也会起到保护自己民族的根,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同时也与景点、民俗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潍坊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进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评选“30种不得不买的旅游商品”—— 到了潍坊买点啥 ■本刊记者 薛静 朱永昌 见习记者 王政恺 通讯员 王凯强 到一个城市旅游,除了逛景点、品美食以外,总要买点东西带回家。去北京买烤鸭,去苏州买刺绣,去福建买铁观音……到了潍坊买什么?此次评选的“30种不得不买的旅游商品”带来新契机。 旅游商品资源丰富 据市旅游局数据,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潍县萝卜、一品景芝·景阳春、潍坊风筝、木版年画、红木嵌银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涵盖了食品、手工艺、旅游装备、民俗文化、工艺美术、农业产品、海产品、轻工业产品等与民生相关的各领域,4A、3A级旅游购物景区各1处,旅游商品收入比重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22.47%。 目前,我市有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家,旅游购物商店4家(2银牌、2铜牌),1家购物街区积极申报中,民间手工艺大师12位,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民间手工艺品有28大类,占全省种类的一半以上。 旅游商品发展需破“瓶颈” 提及旅游商品的发展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临朐县文宝堂工艺品厂经理刘文远说:“红丝砚作为旅游商品可以代表我市的特点。近几年来,红丝砚产业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艺术水平上,都是自历史记载以来前所未有的,其市场规模是20年前的30倍以上,作品价格更是20年前的100倍以上。但作为旅游商品,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产品价格高昂,似乎有点难以接受。” 风筝作为我市旅游商品中的领头羊,在潍坊天浩风筝总经理李进浩看来,发展也有矛盾。“风筝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就在于其手工扎制与绘画中。但由于这几年需求量激增,手工扎制的风筝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无形中流失了市场。” 而其它如花丝首饰、草编等商品,则是由于外地游客对其不熟知而无法拓展市场。 “三个三十”带来新契机 “三个三十”的评选,正是市旅游局为发展旅游产业提出的新举措。我市旅游商品产业将以创新为动力,强化旅游商品品牌意识和开发营销策略,深入推进旅游商品市场发展。 接下来,我市将通过加大旅游商品企业扶持力度,完善商品企业培养机制;发挥节会优势,将我市优秀旅游商品更好的宣传出去。 “此次‘三个三十’评选对旅游商品的发展是一个好的推动。既丰富了商品的种类,又宣传了潍坊。让中国了解潍坊,让世界了解潍坊。”刘文远说。 评选“30个不得不去的旅游景区点”—— 潍坊景区欠深挖 ■本刊记者 薛静 朱永昌 见习记者 王政恺 通讯员 王凯强 目前潍坊本地的旅游景点不少,既有像沂山、仰天山等老牌风景区,又有青州泰和山这样的新开发景区,但是在许多业内人士眼中,虽然潍坊的旅游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很丰富,但是需要进一步整合,并借助景区自身蕴涵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开发和深挖价值所在。 “一个好的旅游区,不仅仅需要风景秀美,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一个景区如果抛弃了文化和历史就失去了它的灵性。”潍坊旅游界资深人士、潍坊市假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滕泽海向记者表示,在中国,不论是天然还是人文,凡是著名的景区都离不开这三个因素。“咱们潍坊同时具有文化和历史内涵的景点很多,但是却一直没有被挖掘出来。” 滕泽海以青州为例,向记者介绍了三个少有人去、甚至是鲜为人知的地方:范公亭、偶园和玲珑山。青州是我国古九州之一,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文物古迹不胜枚举。然而,大多数人去青州就是到仰天山、驼山、云门山,这三个极具内涵的景区却无人问津。 “范公亭公园还好,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为纪念范仲淹而建,其内还有李清照故居,极具文化和历史内涵;但是知道偶园和玲珑山的潍坊人却很少了。偶园是一座康熙风格的园林,园内小桥流水,花木葱郁,亭台楼阁,异彩纷呈,各种建筑物古朴典雅,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我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到此考察后给予极高评价,认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观赏价值,被誉为国宝。”滕泽海介绍说。“玲珑山更是大有来历,此山刻有北魏时期书法家郑道昭的晚年遗作,虽经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斧凿刀雕的痕迹,都历历可辨。临碑细品,钢锋利骨,赫然在目,给人以酣畅淋淳的艺术享受。该石刻作为中国“魏碑三奇”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字变迁的珍贵资料。”滕泽海告诉记者,玲珑山吸引着众多的中外著名书法研究爱好者到此谒拜,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每年都有数百名日本书法界名人前来谒拜,参观游览。 对于正在进行的“三个三十”评选活动,滕泽海表示,这对潍坊的旅游行业是一个利好消息。“通过评选,可以让更多的市民知道和了解这些景区,并带动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滕泽海也表示,“三个三十”评选活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景区的价值深层次挖掘出来,并进行宣传,“不仅要让潍坊市民前来旅游,更要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前来游玩。” 同时,滕泽海认为,潍坊的旅游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先以周边为主,把目标群体放在咱们潍坊本地和周边500公里范围的游客上面;等到市场成熟以后再全面推向全国。“针对周边市场,我们可以先打造出一至两条精品线路,把真正代表潍坊特色的景区展现给外地游客,让他们来到以后就能深深地记住潍坊,并且还能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滕泽海说,潍坊的景区适合冬天出游的不多,只有几个新兴滑雪场,造成了每年的冬天都成了旅游业的淡季。滕泽海认为可以在这上面大做文章,把冬季市场充分利用起来。多做一些类似“贺年会”的民俗观光旅游,把老一辈过年的场景和习俗展现出来,让游客自己去体验,过一个老式的春节,也别有一番味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