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光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
提升理念 明确措施 强化落实全力以赴推动工业转型取得新突破 |
|
|
本报讯 (记者张秋德)2月4日,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在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曙光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树立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明确思路措施,加快转变工作方式,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努力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副市长潘强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市经信委主任李传恒出席会议。 刘曙光在讲话中对去年以来全市工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为全市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工业一直是潍坊的当家产业,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做大做强工业依然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依然是全市产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业发展的形势、内涵和面临的机遇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工业转型发展,是时代赋予我市工业发展的光荣使命,也是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快树立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自觉主动、毫不动摇地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努力再创潍坊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 刘曙光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工业转型发展的思路措施,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品牌建设、制造服务化建设、产业集群建设、节能减排制度建设,不断提高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非加工环节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加快构建符合潍坊特点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作中,要突出“三化”。一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通过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改造和信息化改造,加快产业链由加工环节向两端延伸,产品由初加工、低附加值向深加工、高附加值转变,将我市传统产业打造成层次高、效益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二是加快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发挥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培育更多规模大、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加快膨胀“六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三是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打造“1321”优势产业集群,围绕新兴产业,加快打造“1122”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要大力加强“五项建设”。一是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在科学投入、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建立品牌工作机制,完善品牌培育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向品牌导向的经营模式转变。三是加强制造服务化体系建设,把制造服务化作为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快开展企业试点,大力引进先进企业,加快建成一批以制造服务业务为主的专门服务企业,加快向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四是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强化规划引导、大企业带动、园区支撑和招商引资,加快向集群化发展转变。五是加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强化责任制度、存量削减制度,严格执行增量控制制度,加快向低能耗低排放转变。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加快转变工业转型发展的领导和工作方式,进一步转变理念,提升领导和服务能力,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工作机制,提供更多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工业转型发展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刘曙光还对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是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一年,我们承担着比以往更重的发展任务和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快速上层次、上水平。要紧盯目标抓落实,提高工作标准,强化过程控制,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安全稳定、人口控制以及经济增长、居民收入、25件民生实事等任务目标。要突出重点抓落实,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区域发展、重点领域改革、重点企业运行、战略支撑和转型发展、重点问题解决,以重点工作的落实带动面上工作见实效。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建立与全年任务目标体系相配套的工作责任体系,尽快把任务分解到位,把责任细化到岗,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要干好当前抓落实,科学调度、早抓落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调度,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抓好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行业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好”,为实现全年任务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通报了2012年全市工业运行情况和今年工作安排,宣读了《关于表彰2012年度工业百强企业的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