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理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要闻

第A02版
综合新闻

第A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清退不合格党员是执政党的自我完善
比穷比寒酸是另一种官僚病
增强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哲理漫画
过干干净净的绿色春节
普通人是这个冬天最美的风景
简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交往思想
2013年0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简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交往思想



  ◎李婷婷

理论研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手稿》中包含着丰富的交往思想: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揭示了交往概念;在阐述劳动异化的过程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人与人交往的异化和扭曲;从交往的角度论证了人的社会性;指出人的交往关系反映出人的发展程度。《手稿》中的交往思想体现出既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又超越费尔巴哈的双重性。
  马克思在《手稿》中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揭示了交往概念。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交往是人生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马克思提到,“直接共同的活动和直接共同的享受”,即“直接通过同别人的实际交往表现出来和得到确证的那种活动和享受”。可见,《手稿》中的交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但是,马克思此时更侧重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的交往,此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层面上的交往,主要指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人的生产劳动。但我们不能忽略人与自然的交往活动和交往关系,因为在实际的人与自然的交往活动和交往关系中,同时伴随着和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和交往关系。
  马克思在阐述劳动异化的过程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人与人交往的异化和扭曲。他分析了劳动异化何以产生,阐述了劳动异化的四重表现,即“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同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交往的异化。马克思指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与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可见,马克思指出了劳动异化是交往异化的成因,交往异化是劳动异化的结果和表现。虽然马克思此时以一般性劳动作为人的本质,但是,批判张力依然是落在交往范畴上的,所谓“四重异化”归根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的异化和扭曲。
  马克思从交往的角度论证了人的社会性,指出:“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首先,马克思指出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体现和确证了人的社会性。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存在于直接共同的活动和直接共同的享受这种形式中”,而“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享受,即直接通过同别人的实际交往表现出来和得到确证的那种活动和享受”。因此,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体现和确证了人的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即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其次,马克思认为,即使人与人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交往,也存在着一种间接的交往,人的活动也是社会性的。人的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不仅存在于与他人的直接交往,“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进行直接联系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马克思解释道:“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因此,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活动是社会的活动。
  马克思指出人的交往关系反映出人的发展程度,这里主要讨论了男性与女性的交往关系,认为男女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出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或者自然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具有的人的本质。因此,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
  马克思《手稿》中的交往思想,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深刻影响,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语境。马克思此时对于交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抽象的和感性的层面上,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交往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以抽象的“爱”或“情感”为基础的交往。但是,由于马克思接触到大量的社会事实,开始从实证经验出发来考察问题,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费尔巴哈:马克思看到了人的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把它们看作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看到了人的社会性,并以人的交往活动为基础来证明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从经验事实出发,看到了人的劳动和交往成为与人自身相对立的东西,揭示了劳动异化和交往异化的现象,从而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把交往活动纳入到对人、社会和历史的考察中,这为他后来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以及唯物主义历史观语境下科学交往思想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