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潘来奎 通 讯 员 刘芳芳 2月25日,记者来到青州市老干部艺术团活动室,刚进门就听到优美的歌声传来。“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42名艺术团成员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在乐队的伴奏下引吭高歌。 “每个星期的一、三、五是我们的集体排练日,不管刮风下雨大家都会准时赶到!”77岁的合唱团团长李永泽在排练间隙告诉记者。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些艺术团成员尽管年逾花甲,头发花白,但唱起歌来都非常认真专注,连休息时间也在相互切磋演唱技艺。谈起近几年艺术团的新变化,李永泽打开了话匣子:“以前进行演出,我们都是自己筹资买服装、买道具。但是现在市里支持我们多演出、多创作,不仅给艺术团启动资金买音响设备、置办服装,每场演出还给3000元补助,大家积极性更高了!”现在,老干部艺术团已经发展到了近170人,团内有歌曲队、舞蹈队、作曲队、综艺队,老人们不仅翻唱别人的歌曲,还自己创作、改编了30多首歌曲。 与老干部艺术团里的老人们一样,在青州宋城很多“有绝活”的老艺人也活出了自己的风采。72岁的老艺人李艺每天都会准时来到宋城非遗文化一条街给游客表演山东快书,这已经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记者见到李艺时,他正在给游客表演《武松打虎》,老人幽默风趣的语言惹得游客不时哈哈大笑。李艺说,去年5月份他被政府邀请来到非遗文化展示一条街表演,现在不仅收了很多徒弟,政府每月还给1500块钱的补助,他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除此之外,非遗文化展示一条街上还活跃着72岁的青州花毽第三代传承人李贤臣、68岁的蝴蝶表演者李光武、67岁的挫琴老人赵兴堂…… 据了解,青州去年筹备成立了民营非企业性质的“青州市十大文化艺术团体”,其中包括:京剧团、吕剧团、民乐团、民族艺术团、曲艺团、歌舞团、合唱团、老干部艺术团、综艺艺术团、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团。对这些艺术团体,政府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充分支持,还尽其所能为他们联系演出活动和场地,给热爱文艺的老年人提供了展示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