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B07版:财富·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算算艺考这笔账
艺考生拼房,三室一厅竟住42人
民间打捞  路在何方
盼望安全保障希望纯做公益
2013年02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打捞  路在何方
  这张打捞照片暴露了三毛身份,为他带来不少麻烦。本刊记者 骆雁峰摄




  在潍坊,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行业,他们因为打捞溺亡者获益而饱受诟病;他们深知这一行业的特殊,所以对家人和亲人也很少谈及。民间打捞,因为挟尸要价的丑闻而声名狼藉。对于这一行业,人们知道的少,非议的多。但是,真正走近这个群体的时候,我们会清楚地知道他们到底在做着怎样的坚持。他们身上的尴尬透露出这个行业的尴尬。在他们的挣扎和苦恼中,有一个问题令我们思索:民间打捞,路在何方?

一支民间打捞队,五年捞人七百多
■本刊记者 骆雁峰 通讯员 王静 实习生 吕秋丽
  2月25日下午,“三毛”在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的办公室,接受了《财富周刊》记者的采访。前提是不要刊登他的照片,也不要透露他的真实姓名。其实5年前从事打捞行业以来,外人便不知道三毛的真实姓名了。业内人称他“三毛”,一般老百姓给他们的称呼不是很好听——水鬼。他们面对的是死亡,而背靠的是不解与非议。
  入行五年,“三毛”在艰难地前行,而“三毛”的艰难,也代表了这个鲜为人知的行业的困境。“三毛”注册的是潜水俱乐部,实际上他们从事的,是打捞溺水者的职业。像他这样的群体,在潍坊有五六家,人数不多,但他们身上的非议从来就没有消失过。面对着面,“三毛”用低沉的语调,讲述了他们八条汉子五年来的日子,这些故事,听起来毛骨悚然。因为,它与溺水者有关,它事关七百多条水底溺亡的生命,也事关“三毛”等人五年的苦苦挣扎。
  潍坊所有河中的水有多深,“三毛”是知道的,一次次打捞,一次次探底,他很清楚。但是,民间打捞这个行业当中的水有多深,“三毛”五年来一直试图弄清楚,但一直没能成功。他在这个行业当中,每一步向前,都感到没底。
  如今,004潜水俱乐部经常出现在群众的视野里。他们总共8人,在5年的时间里,他们一共打捞了700多人。
  “三毛”说,他们的潜水俱乐部开始打捞一些溺水者之后,公安、消防知道了,一有水下搜救的活儿,就让他们去。每年夏天是事发的高峰期,天热,人们喜欢到河里、水库里游泳,只要稍微不注意就有溺水的危险,还有一些是因为跳水自杀、沉船事故等等,悲剧一旦发生,搜救便在所难免。他们做打捞队这行已经5年了,不光在潍坊,就连泰安、淄博等地也去打捞过。
  很多人觉得,潜水队员有全套设备,在水底打捞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实际上每次打捞都有风险。“潜水是没有方向感的,下水以后只能通过系在身上的绳子与岸上的人员保持联系,如果出了什么事,全部由自己负责。”“三毛”说,溺亡事件发生的水域大多情况复杂,能见度低,水草、淤泥、水温、水深等因素都是潜水员的潜在威胁。
  有一次潍河一条挖沙船翻倒,船上两名员工溺水,三毛潜到水底去救援,水底沙坑遍布,一不小心进入一个沙坑,身体被埋了一大半截,而且系在身上的安全绳缠到了桅杆上面。“三毛”说,当时很绝望,就想完了完了,回不去了。幸运的是,后来终于安全脱险。
  “三毛”告诉记者,还有一次一名潜水员捞尸时腿被水草缠住,用潜水刀割了半天才脱险,如果当时氧气瓶氧气不足,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生命危险,打捞队的队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三毛”说,有一次在峡山水库有个女孩溺亡,一个星期了尸体还没有打捞上来。他接到电话后,整理好装备就去了,“水很深,水底能见度极低,只能用手到处摸索。摸索了很久,突然透过潜水镜,发现我和那个溺水的女孩正脸对着脸。”“三毛”说,女孩的头发散乱地漂浮着,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当时心里非常害怕,一连好几天头脑中都是这个场景。“还有一次也是打捞一具在水里浸泡了很久的尸体,去拖他的手时,手掉下来了,因为在水里时间太长,尸体都已经腐烂了。”
  “去捞尸时不敢跟家里人说,害怕家人不理解,就说去潜水了。”“三毛”满脸的无奈。
  去年夏天,在诸城某地,一名12岁的男孩溺水,孩子的父亲打捞了半天都没找到孩子的尸体。“三毛”接到电话后带着队员赶到现场,当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半了,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因为看不清,危险性太大,潜水队员没法下水打捞。“三毛”说,当时孩子的奶奶、父母还有村里100多号人走到他们面前跪下,求他们下水打捞孩子。“在这么多人面前,看着他们淋着雨下跪,再难也得下水去打捞”。“三毛”回忆起那个场面,心里仍很不是滋味。
  2012年6月9日,安丘一11岁少年在辛宅子水库玩耍时溺水身亡,“三毛”接到电话后赶到现场,原本阴着的天哗哗地下起大雨,这种天气潜水员无法下水打捞,加上出事水库底部非常浑浊,能见度低,潜水救援非常危险。“但是孩子的父母跪在面前,哭得撕心裂肺,让谁看了都不忍心。”“三毛”说,当时先后潜水近30次,才到离岸30米远的位置将孩子打捞上岸。

四百份打捞“白条”透出行业尴尬
■本刊记者 骆雁峰 通讯员 王静 实习生 吕秋丽
  “三毛”留的是光头,戴着一副近视镜。看上去挺文雅,而且普通话说得也不错。这样一个人出现在你面前,说自己从事的是民间打捞,会让人觉得不太可信。然而,当他把随身带来的一个红布包打开的时候,他的身份,便不由人不信了。
  包打开,首先出现的是一摞报纸。翻开报纸,上面一桩桩一件件全是溺水的相关报道。其中有他们打捞的,也有这个行业的相关报道。其中不乏那个著名的挟尸要价的新闻。
  “这个行业,一个特点就是鱼龙混杂。”“三毛”说,因为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所以对这一方面的信息收集的总是很全,一看到这方面的报道,便随手保存下来。
  “三毛”的包里剩下的,便是一份份盖有公章的A4纸。这些纸上的文字,最常见的就是“义务打捞”。“三毛”说这是他的“白条”,现在已经有四百多份了。四百份“白条”,对“三毛”来说,是四百次的义务劳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四百条生命的水底逝去。
  当“三毛”用无奈夹杂痛惜的语调讲述四百多张“白条”来历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五年前从事这个行业的那个白条一样的日子。
  “三毛”有自己的工作,家政服务、锁具维修等等,都是正当的职业。正当的人,有正当的爱好。生于1979年的“三毛”,有一个奇特的爱好——潜水。
  他在水中下沉的过程当中,体验那种压力慢慢增加的快乐。同时,在下沉的过程中,感受失重的独特感受。那种感受,很美。“三毛”通过这个爱好,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者。而这些人,就是后来“三毛”他们004潜水打捞队的主力成员。
  “潜水是需要买装备的,而这是笔不小的投入。”“三毛”说,为了弥补这一块的资金缺口,五年前,他带头成立了一个潜水俱乐部,并且开始接一些打捞溺水者的活儿。也正是从“三毛”他们将脚迈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刻起,一个令他们挣扎与纠结的过程也便开始了。他们在其中,一走便是五年。而“三毛”他们的挣扎,也是这个行业的挣扎;“三毛”他们面临的尴尬,也是这个行业面临的尴尬。


“挟尸要价”将行业推上风口浪尖
■本刊记者 骆雁峰 实习生 吕秋丽
  “三毛”从事这个行业已经五年了,他的八个弟兄们知道,而他们的亲戚朋友却都不知道。“这个行业不是个光彩的行业。”“三毛”说,有一次他在白浪河里打捞溺亡者的照片上了报纸,结果让自己很被动。
  “兄弟,你过不下去了,怎么去打捞死尸了?!”“三毛”说这话的时候,用的是潍坊方言,话语间,那种讽刺性让人觉得浑身不自在。但这话,就是他的照片被登上报纸之后,自己几个哥们儿当面锣对面鼓地给他说的。
  从那以后,他对自己藏得更深了,出面绝对不会再让别人拍到。当然,他手头留了不少自己打捞的资料照片,这些,他想保存着,等自己年龄大了,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仔细回味。
“三毛”把自己的身份当作绝对机密,这个机密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不知道。除了打捞业的不吉利之外,“三毛”还担心的就是这个行业当中的乱象,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挟尸要价。
  去年6月,昌邑一名10岁男孩溺水身亡,当地派出所找来一家野打捞队,打捞队开口要价一万二,不给就不下水打捞。孩子的父母无奈,只能给钱打捞。“在潍坊,一般野打捞队都是先付款后捞尸,要价在一万二到两万之间。”“三毛”告诉记者,他们一般收费5000元左右,如果家属实在太困难,也不会强求。五年来,他们参与的水下救援中有40%左右属于义务打捞,还有不少家属只是象征性地给个三百五百。
  记者了解到,有很多的打捞队天价挟尸,一开口就要好几万,不给钱就不打捞。“这支打捞队,最初成立时也曾打算收费,但是却很难。这种溺水的事多发生在农村,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钱,亲人又溺水身亡,跪地求我们下水打捞,看到他们撕心裂肺地痛哭,再问他们要钱,这不是更要他们的命吗?况且,有时候,打捞到无名尸,我们问谁要钱去?”“三毛”说完就拿出十几张照片让我们看,这些都是他们在打捞时照的,看到照片上那一具具失去生命的尸体,让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打捞队也需要养家糊口啊,本来想干这行能挣点钱,可是,咱也不能昧着良心问这些没钱而又痛失亲人的农民要钱啊,求的就是心安理得!”“三毛”心痛地说。


感人的“义务”,心酸的账单
■本刊记者 骆雁峰 实习生 吕秋丽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三毛”从那一大摞资料里拿出一小摞纸,“沙沙沙”整理了一遍,就立马站起来,向前倾着身子,伸长胳膊递到我们眼前。记者接过来一看,这是一摞“义务打捞证明”,看到这一张张白纸黑字的“义务打捞证明”,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打捞是需要经费的,像他们这样的打捞队,需要自己雇车、买潜水衣、面镜、气瓶等设施,他们都是自己掏腰包购买的,至于高端用品,动辄上万,他们根本无钱添置。
  “我们也想为社会做好事,也想义务打捞,但是也要维持打捞队正常运转啊,也曾经要过钱,要不来,我们很为难啊!我们8个人都各自有别的职业,有时候,还要把挣到的钱补贴到打捞队上。”“三毛”无奈地说。
  因为经费的问题,“三毛”曾经想过放弃干这行,但是他热爱潜水运动,只要一想到家属痛失亲人的表情,就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2012年6月22日,凌河镇西董家庄村东南小水库有人溺水,因溺水地址不详,未将溺水者捞出,后经消防大队与004潜水打捞队联系到场义务打捞。”“6月23日15时,临朐县沂山镇小关村东岭水库有人溺水死亡,004潜水打捞队到场义务打捞。”……这都是当地派出所给“三毛”开具的打捞证明,这些证明已经积攒了400多份,“义务打捞”占了不少的比例。
  “三毛”告诉记者,很多溺亡事件都发生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再加上死者家属遭遇飞来横祸,本身就悲痛万分,再向家属要钱,无异于向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免费打捞的。
  “一整套潜水设备大约几万块钱,一瓶氧气120元左右,在水底能支撑半个小时,每次救援都会带着七八个氧气瓶。光设备的维修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三毛”告诉记者,每次出去都是自己开车,来回的交通费、饭费、潜水队员的服务费等等都需要自己支付。现在打捞队就是处于亏损状态。
  “三毛”也想过放弃,但是每年都有不少人打电话求救。“三毛”觉得,“他们打电话是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我这里,听着他们痛苦的哭喊,我不能不去,那样心里上过不去。”
  现在“三毛”除了从事潜水打捞之外,还是119联动单位的开锁人员。因为很多打捞都是义务的,因此“三毛”经常从其他收入中来填补这项支出。“三毛”希望通过自己其它方面的努力获益,之后将他的救援打捞列入纯义务行列当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