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朱永昌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常见的投资方式一直备受关注。不过,《财富周刊》记者走访市内数家银行了解到,随着“年末效应”的消退,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降温不少,预期年化收益率也普遍回落4.5%左右,春节前预期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产品如今几乎看不到了。 市民周先生去年年底买的几款银行理财产品刚刚到期,手头有部分流动资金,打算再买几款中短期的产品。“我发现目前银行的中短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不仅比去年年底时大幅回落,即使与春节前相比也普遍下降了0.5个百分点。”周先生说。 周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收益达5%的短期理财产品。如一家股份制银行目前正在发售的一款42天期理财产品为例,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有4.3%,而该行春节前发行的同类型理财产品投资期限4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反而达到了4.6%。另一家国有银行2月5日发售的一款127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而2月17日发售的一款149天产品却降至4.4%。 记者走访多家市内银行网点发现,收益率达到5%的理财产品已经寥寥无几,多家银行在春节长假以后推出的理财产品,3个月左右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3%-4%之间,半年以上的产品在4%-4.5%之间。连一向比较激进的城商行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普遍降至4%-4.6%。 “春节后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相对较低主要是受资金面宽松的影响。”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人员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接近年关各行的揽储压力都比较大,而市民在长假以前手头闲钱较多,银行为了抢占理财市场,推出了一些收益率较高的短期理财产品。而春节长假后,由于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银行暂时不差钱,所以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有所下降。 该工作人员建议,目前绝大多数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普遍降至5%以下,如果市民手中有闲钱可以等月末再买,根据以往的情况,每到月末和季末,银行为了揽储其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会有所提高。“或者也可以把重点放在6个月期限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而且3月份开始,新一期的国债又将陆续发行,稳健性投资者来说,国债仍然是中长期理财的首选。”该工作人员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