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葫芦上烙出福禄人生
让百姓的文化幸福感愈加醇厚
碎片式生活
我市首届音乐原创作品大赛火热开启
李丹平 赵福堂诗书联展在高密举办
2013年03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碎片式生活



  ◎陈文

  一周过去,俄罗斯的陨石碎片遍及全球与淘宝。如果你仔细留意一下,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碎片”,那就是“时间碎片”。春节走亲访友团聚时,年轻人先问家里的Wi-Fi密码是多少,成为今年春节的新时尚。其实不仅是春节,现在我们不论走到哪里,如果不需要眼睛来聚精会神,例如上厕所、等吃饭、坐车、甚至上课、开会的时候,眼神自然会瞄到手机或随身的电子设备。可能我们有很多理由这么做,因为工作或学习生活繁忙,再加上交通堵塞严重,我们的时间大多都被切成了“碎片”,所以,见缝插针般地看书、买东西、打游戏、晒照片、看微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碎片式生活的后果?不必提每天,你每周有一个小时以上连续的读书时间吗?即使看电视或用电脑的时候,你能坚持半小时只看一个节目或只开一个程序吗?看书的时候听听歌,写作业时看个美剧,编程的时候“切”个水果,或“飞”个愤怒小鸟,码字的时候顺便淘个宝……这种“碎片”式的生活不仅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来自于迅速发展的科技水平,以前看书累了夹个书签,现在影像可以暂停、电子书可以随时下载、任何资料都可以转成电子版随身携带。这么方便,除了建筑工地和流水线上的工人外,谁还会把活儿一口气干完?
  正是这种“碎片”式生活,衍生出一种“碎片”式的文化,写评论,精简成140字才能被转发形成影响;听一首歌,最多60秒决定歌手去留或是否换台;看新闻,只看标题是否吸引眼球;书店上大部头小说无人问津,把网上段子集结成书就能大卖,甚至最近晚会里的那些相声小品,都是找来网上的段子炒成的“冷饭”。
  网络、新媒体、微博强化了人们抵制阅读的心理,我们的阅读能力、理解力、感受力也越来越浅,只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看不下去莫言的小说,那就上豆瓣看几篇小说的书评,像掌握流行语一样,见了朋友同事能侃两句就行了。即使有心读一本好书,也会因为各种借口先“存”起来,以后有空再看。思考太累,感动太难,笑一笑、骂一骂最解乏;没有永恒,只有碎片和一个个的瞬间,留不下记忆,只是浪费时间,甚至蚕食我们的生命。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将人生比作一次单程旅行:“一旦结束,没有人能重来一次。”电影可以暂停与储存,书籍可以跳跃式阅读,但获得真知需要全神贯注、从头到尾的一次次全身心的体验,才能使我们的生命一次次得到延展和升华。
  当心,也许不知道哪一天,我们浮躁的心也变成了一地碎片,可以拾取却无力缝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