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虞文化村总体规划效果图。 |
|

|
|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马海荣 “文化引擎”高速运转的轰鸣声响彻虞河两岸,成为一座城市厚积薄发、跨越赶超进行曲中最具华彩的乐章之一。 与潍坊发展提质增速交相辉映的是,奎文大虞街道的文化产业绽放异彩:大虞文化村、古玩交易中心、书画家工作室、大虞美术馆、“潍坊十二街”……一个个有着鲜明“潍坊印记”的文化产业项目,持续释放着发展的热度,聚合成改写经济版图的力量。 当文化底蕴、文化资源、人文优势与现代资本联姻,与科技元素融合,与高端人才对接,在文化强市战略推动下,文化产业这一“朝阳产业”在大虞街道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曾经只为经济“搭台唱戏”的风筝文化渐渐走上前台,如一缕明媚的阳光照进古韵与新风并存的鸢都大地。 沐浴春风,大虞文化村将成为潍坊的“潘家园” 在奎文,大虞文化村这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政府的支持和培育下,正实践着“特色”生金的梦想。 大虞文化村南临福寿东街,北靠北宫东街,西依虞河风景带,东至汇金苑等居民区,总占地130亩。以前,大虞村本是潍坊一个并不太知名的地方,近年来随着古玩市场的红火,这里便成了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地方,也使“大虞文化村”的名字家喻户晓。随着大虞古玩城、大虞美术馆等古玩艺术品交易场所的建立,这一区域已经形成了以古玩艺术品交易为核心的潍坊“潘家园”商圈。 大虞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天宝说,依托大虞社区的虞鑫花卉城、古玩交易中心、以及书画家工作室和展览交流交易平台等优势资源,突出片区发展概念,按照“高起点规划、特色化建设、品牌化包装、市场化运营”的总体思路和“整体运作、分步实施、规范提升”的操作步骤,把大虞文化村建成以特色文化为载体、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以商贸交易为体验,文化与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融合,示范带动功能突出,聚集辐射力较强的高标准文化产业园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风光旖旎的虞河畔,仿如一夜间,众多“大块头”文化产业项目“喷薄”而出。短短几年间,这里成为集花卉、古玩、书画、鱼鸟、奇石、民俗工艺品销售,书画创作交流,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展览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 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无不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及奎文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的睿智。2008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虞街道围绕做优虞鑫花卉城、扩建改造古玩楼、保护性开发旧村二层特色民居、建设特色示范街、分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新建文化标志楼和广泛开展各类活动等“七项工作重点”,坚持不懈抓载体建设、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改造资金7000余万元,完成了旧村213栋特色民居、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的外立面改造和水、电、暖、气、路等市政配套工程,新建扩建虞鑫花卉城、古玩城、大虞美术馆、示范街等营业面积1.8万平方米,共吸引各类经营业户360余家,其中,潍坊知名书画家工作室10余家,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山东分会、潍坊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等组织2家。先后举办有影响的节会和鉴赏交流活动近10次,其中,首届文化节为2011年潍坊市文展会分会场,大师传人宜兴紫砂收藏鉴赏高峰论坛列入2012年潍坊市文展会重大活动,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被评为潍坊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五彩缤纷,“一村两苑四馆十二街”面向高精尖、新特优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到让游客来到大虞文化村,体验到潍坊各地的风土人情,吃到潍坊各地的特色名吃,买到潍坊各地的名优特产……不用出大虞文化村就能满足‘游看购吃住’。”赵天宝书记向记者介绍。 赵天宝说,文化产业的载体是项目、外在是产业,内涵是文化。正是基于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充分自觉,大虞街道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坚持立足自身资源、做好结合文章、培育特色品牌。 本着立足品牌化,规划高起点的原则,以打造潍坊市一流、半岛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园区为目标,大虞街道与国内知名的“第一推动”(北京)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合作,依托现有发展优势和产业基础,对占地130亩的花卉城、古玩楼、二层特色民居等实行一体规划、整体提升。确定“一村两苑四馆十二街”总体规划,加快特色街、功能区主体包装打造和绿化景观设计,跟进“游看购吃住”营销策划,确保文化产业向高精尖、新特优方向发展。 挖掘资源优势,进行深层次提炼。街道以风筝文化为切入点,突出特色游,打造“潍坊十二街”。把文化产业发展与潍坊特色旅有机结合,打造全市精品特色游关键节点,通过旅游拉动,凸显文化产业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突出“潍坊十二街”品牌打造,设置风筝、年画、红木嵌银、小吃等潍坊民俗文化和紫砂、书画、雕塑等传统文化产品以及淘宝、酒吧、拍吧等休闲载体建设。今年主要抓好五道风(潍坊风筝一条街)、今古观(世界古玩一条街)建设,争取年内建设3条特色街,把文化村建设成为旅游展示、销售与体验的窗口。 百花齐放,集聚各类文化元素,助推“文化潍坊”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越来越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建设文化潍坊,是加快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以大虞文化村为载体,大虞街道积极培植壮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虞社区60%以上居民在外养殖水貂狐狸,其他居民或开工厂办企业或从事三产服务业,旧村213栋二层特色民居及沿街商业房出租率达80%,依托旧村发展文化产业具备坚实的基础。本着整体改造、分步实施、压茬推进的原则,街道加快入户动员、搬迁腾房和拆旧改丑,同步推进画家、书家、古玩、影视创作基地四个功能区建设,使之与“潍坊十二街”、古玩楼等互促共融,以功能区建设增强吸纳力、扩大影响力、提高辐射力,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大型商贸区、文化艺术产品专营区、黄河三角洲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板块特色文化创意体验区。 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和中小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大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拓展新空间,大虞街道加快建设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左岸绿洲文化标志楼项目。该项目1—3层为高标准文化载体,面积8000平方米,4层以上主要用于居民搬迁,为下步大规模分区建设拓空间、提质量、促繁荣。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大虞文化村建成后,将极大活跃文化创意、商贸流通、住宿餐饮、产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形成财富聚集效应。同时,随着文化创意与日常生活产品的开发结合,将进一步带动就业创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链条式发展,有效实现政府、集体、居民的多方共赢。 赵天宝说,大虞文化村项目载体的投资建设和包装美化可有效改善大虞片区的品质形象,与虞河风景带交相辉映,成为奎文区“中部核心商务区”提质增效、高端发展的又一特色亮点。同时,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可进一步放大中心城区的文化效应,增强潍坊的城市文化内涵。 为让文化创意点子“生”出更多的金子,大虞村建起了文化经营公司、艺术(家)经纪公司、文化旅游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等子公司,聘请专业人才,实施专业化管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在大虞村的集群化发展,为文化创意企业认证、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和绿色通道,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大虞文化村积淀丰饶的文化厚土,正洋溢着时代芬芳。 人们有理由相信,潍坊大虞文化村,必将成为又一张“文化名片”,为文化潍坊的建设增添靓丽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