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2.76万亿元 |
M2首破百万亿元大关 |
|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王宇 王培伟)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至此,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76万亿元。 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7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6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78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45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029亿元。外币贷款增加709亿美元。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个和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2.4个和5.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065亿元。 存款方面,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4.22万亿元,同比多增1.27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11万亿元,同比多增2.3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70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6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31亿元。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314亿美元。 截至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44万亿美元。 此外,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854亿元。 又讯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所谓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百姓所熟知的现金、钞票即M0加企业、居民活、定期存款的总和,这一概念被视为一国经济体总的货币存量。 近年来,我国M2存量呈现“加速度”上涨态势。2000年时,M2约为13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亿,但近五年来我国M2的增长上演出“狂飙突进”的一幕:自2009年起,每年跨越一个十万亿级台阶,2012年已达97.4万亿元。 随着M2规模以及M2占GDP比重的快速增长,公众关于货币超发引发物价上涨的讨论亦逐渐升温。有人认为M2占GDP比重过高将带来物价、房价的上涨,但也有学者对比国外的数据指出,M2增长规模与CPI增长并无一定联系。数据显示,日本M2占GDP之比达230%,但其经济长期处于通缩阶段,而俄罗斯M2占GDP比重不到50%,但物价涨幅却已超过10%。 经济学家认为,迅速飙升的货币存量将我国经济增长的货币化倾向暴露无遗。目前我国M2与GDP之比接近190%,这一数字较前几年呈现加速度增长态势,折射出投资效率明显下降、以资金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日渐狭窄的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