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青深处古意生 |
——品读潍坊籍画家田怀良的花鸟画艺术 |
|
|
田怀良作品《十二喜图》 |
|

|
|
□本报记者 高文 热爱水与植物的人内心静澈澄明、知晓自然之理,爱鸟禽者则不管岁月多老,总在时间深处匿了一颗童心。年轻的花鸟画家田怀良,在宣纸上种下草木和鸟鸣,于古风中求新意,以富有灵性的个体创作实践,传承和丰富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使笔墨对于文化精神的传达与表现具有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潍坊籍画家田怀良,虽然尚不到三十岁,在艺术上却已经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其声名也在中国花鸟画界不胫而走。田怀良2008年7月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师从著名画家霍春阳、贾广健、刘文生、周午生等,是天津市书画鉴赏协会会员。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研究生,导师贾广健教授。2007年9月,作品《竖梅》入选天津市首届阳光书画家大赛。2007年11月,作品《荷韵》参加天津美术学院“迎奥运”师生作品展。2008年1月,获国家三等奖学金。2010年10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个人画展。 田怀良从传统中国画入手,以恽寿平为宗,潜心钻研宋、元、明、清和近现代花鸟画绘画艺术,作品兼工带写,笔法细腻,格调清新典雅。他遵循导师贾广健先生“以古为新”的理念,在对古意的传承中,工其形,而传其精神;写其意,而出其不意。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一花一蕊,一石一鸟……浓淡相宜,清新素雅,既有唐人诗意,宋人情怀,又有元人画风,明清笔法,更不乏现代精神。有论家称其创作是“一日一水,五日一石”,正道出了田怀良对“简之入微”的艺术追求。从《硕秋》《碧桃花落九天香》《紫气东来》等条屏,《红芳》《清淡滋味》等扇面作品中可以看出,田怀良画作深得恽寿平绘画艺术的真谛,用笔爽利而含蓄,设色洁净而秀润,题字清丽。《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荷韵》等作品中鸟的宁静与花的清雅所形成的贵族之气,又与宋元团扇画风一脉相承。 田怀良虽以恽寿平为宗,在创作中却能不拘一格,寻古觅今,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他师承周午生放弃工笔重彩,追求自然化境,确立自己清柔秀润的艺术风格,其画作墨而不浓,彩而不艳,百花淡妆,绿叶含青。获奖作品《果蔬》应该说是他探求古意之“素”的代表性作品,看似仅是几笔田家风物,内容却丰富宽广,田园果蔬,水灵鲜嫩,用笔细致,渲染清淡,能让人触摸到时间和记忆的脉络,读到土地和收获的丰实。《春江水暖》《桃花春水》则显示出其古意中的“雅”风:春水之上,桃红三两枝,水禽静动之间,妙趣横生,以清新的笔触表现出传统文化的意境,让观者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代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田怀良作画时定是浸润了这些诗行间的意境,而醉心于那份古典的清雅之美。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田怀良点染的草木花鸟间,我们既可以触摸到传统文化之脉,又能感受到一份浓郁的人文情结。赏读《清泽》,仿佛听见草木人间一场喁喁情话:写意的荷叶泼辣大方,青绿晕染,精彩的笔墨语言将洒脱和坦荡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工笔的荷花细腻温婉,半个脸庞藏在荷叶之下,花蕊莲子却清晰可见,宛若水中央,画舫里多情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唐人诗意跃然纸上,又似易安笔下的青涩少女倚门回首,水灵灵不胜娇羞。几笔花叶,却具有着极为开阔的艺术张力。而读《荷花鹭鸶》,可见硕大的花瓣和娇嫩的花苞凌空舞蹈,荷叶一如既往地坦荡开来,恰似水面上旋起的舞裙;背靠这盛大的美,一只工笔的鹭鸶遗世独立,淡定从容,凝望着远方的水域,浑身雪白的羽毛纤毫毕现,与淡远的天际融于一体。整幅画面构图巧妙,语言精到,表现出一种超然高蹈的情怀。《华池清景》演绎的则是一场盛大的开放,叶面挥斥着斑驳光影,花朵流淌着赤色的、金黄的火焰,像时间背面一个宏大的主题,既清芬袭人,又波澜壮阔。 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没有传承就如同植物没有根,而没有创新,就如同植物失去了生命的天地,对艺术家来说亦然。令人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出生于风筝故乡的年轻实力派画家田怀良,正以他旺盛的创作力和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不断地习古,写生,反思,感悟,在探索中寻求突破,寻求对传统的突破,对自我的突破,对题材的突破。在一本《田怀良中国画作品集》的最后部分,《静待寒霜》《松石图》《墨趣》《蕉阴》《菊花烂漫艳秋光》等那些写意的作品,不单单追求线条的细致,笔墨益发自如,大胆,泼辣,浑厚老到,渐入化境,显示出其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艺术创作的宽度。我们期待,田怀良倾心尽力点染的这只“艺术风筝”,会在中国花鸟画的天空飞得更为高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