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潍坊国际风筝会,围绕潍坊、围绕风筝文化,让人有一种说不尽的兴致和联想,风筝这个奇异的东方明珠,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它的文化内涵,绘就了一幅幅让人感动的场景,谱写过多少动人的的篇章,留下了数不尽的趣闻轶事,值得我们回顾、眷恋、不能忘怀。 我们潍坊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关风筝的各种活动就非常兴盛。1933年春,当时民国潍县县政府根据民众要求,决定举办潍县风筝赛会的盛事,并宣布,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首届风筝赛会于当年的4月5日开幕,全县共有80只风筝参加了比赛盛会。后来分别于1935年、1937年举行了潍县第二届、第三届风筝赛会。这次风筝赛会,是潍坊风筝由自发式民间娱乐活动转向有组织的官办正式比赛的重要发展过程,并促进鼓舞了潍坊风筝的发展,激励了风筝扎制技艺的不断提高。只是好景不长,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1938年潍县沦陷。在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潍县风筝赛会被迫停办。 重温潍县风筝往事,时值第三十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之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让中国、让亚洲、让全世界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那时中国国力尚不够强大,尽管如此,每一个普通的中国平民,仍然以各种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行列。在当时众多的抗日行动中,有一位中国最普通的风筝艺人,扎制了一只风筝放飞空中,以此行动宣传鼓舞民众抗日精神,也为我国风筝界留下可歌可泣值得回忆的趣闻和爱国壮举。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悍然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此举激起全国的抗日行动。当时天津商会为抵制日货推销国货,特成立了以商界为主体的天津“国货售品所”,受到天津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天津抵制日货的行动空前高涨。 这时,天津卫风筝名家魏元泰以一颗国人平凡的爱国之心,自动地加入这种以抵制日货为主要形式的平民百姓的抗日行动中。经过周密思考与构想设计,他用自己特有的手艺风筝去体现自己的爱国热情,去参与抗日的行动。他听说天津有一家工厂,为抵制洋货,生产一种“抵羊”牌毛线,这个“抵羊”牌商标的意图、想法等,正符合他要扎制的风筝的构思、想法和意图。经过一番准备,魏元泰扎糊绘制成一只以“抵羊”毛线商标图案为蓝本的“抵羊”风筝。说实在话,作为当时一个以扎彩手艺为生计,在天津卫混生活的普通平民百姓,要用风筝去参与表白抵制日货,宣传抗日行为,而且要在广场、在光天化日大众围观之下放飞风筝,是要有很大的胆识和勇气的。魏元泰在准备扎风筝之初也充分想到这些,如果直率地表露,难免会在日后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他经过反复权衡,最后才选定了“抵羊”这个隐晦但还能表白自己爱国之心的“抵羊”毛线的商标图案,做风筝宣传抵制日货。无巧不成书,魏元泰的想法、做法与生产“抵羊”牌毛线的天津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创始人宋棐卿最初确定“抵羊”毛线的名称、商标图案的意图、想法,以及达到抵制日货的目的等,几乎是一致的。只是“抵羊”牌毛线商标的设计是在早于“抵羊”风筝的1932年。当时也是基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还蠢蠢欲动将战火指向我国大好河山。全国上下针对日本侵略我东三省的行为群情激奋,也掀起全国性的抵制日货行动。这时的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自制生产毛线之初。其实,东亚公司早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叫得响的,能反映和代表中国人的志气,为中华民族工业扬眉吐气的商品名称。几经磋商研究决定,把毛线名称冠以“抵洋”二字,从而鲜明地表示抵制洋货和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态度,同时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还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打开东亚地区毛线产品销路的策略和起点。但经过再三缜密思考,此商标“抵洋”二字的词义太过于直露,为避免不必要的端倪和是非,东亚公司觉得词义还是隐讳些为妙。于是一个灵感,将“抵洋”的“洋”字换成了“羊”字。此改一字值千金,“抵羊”一语双关、寓意深刻又鲜明,国人一看便知其意。“抵羊”商标的名字定下后,在设计商标图案时,几经易稿均不十分理想。在此之前,为了改良中国羊的品种,宋棐卿以企业家独有的远大目光,从澳大利亚买回12只美利奴羊新品种,后运到山东青州饲养。美利奴羊公羊的犄角粗壮,呈蜗牛状,素有相互之间抵角相斗的习惯。宋棐卿派人到山东青州,选了两只健硕公羊,将两只羊瞬间相抵之状用相机拍下照片,由当时天津基泰广告公司依照片绘制成了“抵羊”毛线商标。至今这个“抵羊”毛线商标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时间。 东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宋棐卿(1898-1956),原青州市五里镇人。他能在当时想出决定用“抵羊”商品生产毛线,不仅逼退了洋人毛线一霸中国市场的局面,而且抵制了日货,振兴了民族工业,激发了中国人民志气,这一切雄韬大略,与他从小家庭和环境熏陶,以及以后的修养有密切关系。他父亲是清末民初青州的名人宋传典,官场和实业各方面辉煌一时。宋棐卿在继承父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生产“抵羊”牌毛线,因为他经营得法,管理有方,公司实业发展很快,逐步蜚声全国,成为天津工商界的头面人物。他那时管理企业的模式,即便是现在,也可堪称一流。改革开放后,日本丰田公司的管理经验曾为国内企业人士称道,但他们承认,其管理经验方法,是从中国“宋氏管理”学来的。另外在1949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党在夺取全国胜利,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之际,为积累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经验,党中央派刘少奇同志到天津,经过多方工作,刘少奇同志对宋棐卿的东亚公司全体员工讲话,这个讲话很快扩散到天津市,并一直传播到全国,讲话成为我党进入城市后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利用和发展私营企业的原则,而且对解放伊始的江浙地区的城市工作,也起到关键的指导和经验借鉴。今天我们重温这些往事,潍坊人民应该为潍坊出了一位宋棐卿而感到自豪。 当年魏元泰扎制的这只“抵羊”风筝,有一丈八尺高,风筝样式新颖,两羊相互顶抵,羊尾上写有醒目的“抵羊”两个大字。在放飞空中时,两只相互顶抵的羊头,每顶撞一下,便有许多写有“抵羊”两个字的各色纸片从风筝上落下,这些纸片在空中洋洋洒洒四处飘逸,似天女散花,在场围观者感叹,似有天意让国人“抵羊”之意,无不称绝喊好!这只风筝先在天津西营门外放飞,后来又到市区北门外河边一带放飞。据说,为目睹这只风筝的风采,观者人山人海,附近的楼窗上也扒满人,真是万头攒动,喝彩之声不断,一时街头路口车辆堵塞,停在路上的有轨电车,也有节奏地响起铃声,以表示呼应。“抵羊”风筝的扎制者魏元泰何以有如此手艺,谈起魏元泰在风筝圈里,至今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中国三大风筝产地之一天津风筝的代表人物。魏元泰(1872-1961),天津城里人。少时上过几年私塾,因家贫辍学。19岁时在天津北门外“蒋证天福斋扎彩铺”学徒,学徒时于春秋季节也兼做风筝,从此与风筝结缘。他曾给慈禧太后做过喜筵风筝。1914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他扎制的14件风筝荣获金牌奖和奖状。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他的风筝还被送给毛主席,并陈列在历史博物馆里。魏元泰在风筝技艺上,一生有很多改革创新,至今风筝界仍在沿用不辍。现在潍坊扎制的各种能折叠起来,放进包装盒或袋子里的风筝,既方便灵活,易装易拆,又结实耐用、不变形体,非常适合携带,已成为潍坊作为旅游产品商品风筝最普遍的扎制法,而这就是魏元泰在总结前人经验方法基础上,博采众长,在风筝骨架上打眼、扣榫、扎结骨架,用锡焊铜箍,衔接风筝骨架的首、身、翼、尾,而革新创造的扎制方法。现在,在用材上随时代进步多有变迁,但其结构方法基本如故。 宋棐卿构想了“抵羊”牌毛线商标,魏元泰构想扎制了“抵羊”风筝,他们都是在国难当头之际,充分地表现出一个普通人最普通的义不容辞的爱国行为。最初“抵羊”毛线商标的产生和出炉,已是良苦用心,而“抵羊”风筝的扎制放飞,更是一次对前者的意图、思念、含义的诠释和升华,在风筝技艺技巧上的提高和创新,两者珠联璧合,顺其自然地成就一段中国风筝人利用风筝宣传爱国主义,以平凡人的平凡行动抗击外来侵略的佳话。 魏元泰当年扎制放飞的这只“抵羊”风筝,单从风筝扎制技艺方面而言,无论是风筝扎制手法技巧,内容技艺创新,风筝宣传作用,风筝放飞质量效果等各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就是在科学技术先进,材料用品优越,电、光、声等技术进步的今天,风筝的行家里手,恐也很难完成达到。所以这只风筝早已在人们的心目中获得最大、最重、最光彩夺目、含金量最多的风筝奖牌。 现在我们在祥和的祖国大地上,举办国际风筝会,全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潍坊欢快尽兴地放飞风筝,尽享人间和谐幸福。这样好的条件和环境,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并重温历史上风筝界发生过的佳话趣闻,不仅倍觉亲切,更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争过骨气的平凡人。 刘祜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