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谋篇布局 增创发展优势 |
寒亭:全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
|
|
芳菲四月,草长鸢飞。 年画之乡、风筝之源的寒亭区,在阳春沐浴下蓬勃涌动,万物生辉,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崛起在潍坊市中心市区东部。 今年以来,寒亭区以打造潍坊核心市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经济隆起带,深入推动寒亭区与潍坊经济区融合发展的宏大目标,围绕“五个新寒亭”建设,吹响了跨越发展的新号角,开启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他们紧紧抓住“一二五三一”(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人口控制”的“一个刚性目标”;主攻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两个重点”;提升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和生态建设“五个水平”;突出科学投入、改革创新、党的建设“三个强化”;转变作风抓落实推动发展的“一个动力”)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涌现出了空前的腾飞力度,创造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两个重点” 明确经济发展大方向 寒亭在谋划发展大局中,把重点园区开发和重点项目作为全局工作的定盘星,两两互融,共同发力,推动全局。 园区布局,形成对优势区位、资源的深度挖掘的格局。具体工作中,该区把园区作为科学投入主阵地、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全力推进潍坊经济开发区、“中国食品谷”核心区以及先进制造工业园、临港产业园、寒亭高新技术产业园、北海工业园“一区一谷四园”建设,力促产业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国食品谷”核心区,定位世界级“食品产业基地”,打造集企业总部、科研创新、检测检疫、电子交易、物流配送于一体的龙头园区。对四个园区,他们则是打造工业四极。在先进制造工业园,他们以潍柴铸锻和天润曲轴为龙头,定位潍柴动力和福田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基地。在临港产业园,定位实施“蓝黄”战略的主阵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定位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在北海工业园,他们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态海洋化工等项目,努力融入滨海一体发展格局。 重点项目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具有规模效应、龙头效应、中坚效应。为此,该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思想,把今年确定为项目突破年,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全区发展的大跨越。今年,寒亭区筛选确定了总投资837亿元的226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其中投资过亿元的114个,过10亿元的19个,项目总体规模达历史新高,项目总体质量实现大幅提升。 壮大产业 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 壮大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始终是第一助推力,为打造“产业寒亭”,该区重点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成为推动寒亭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总引擎。 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该区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大力推进工业振兴“1030计划”,筛选确定了潍柴动力(潍坊)、华光精工、山东圆友重工等10大骨干单位和潍坊龙达锌业、潍坊华源动力等30家中小企业,强化服务扶持。为进一步拉宽增厚产业链条,该区深化了机械铸造、纺织、造纸、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六条重点产业链的建设规划,强化了企业与产业的凝聚度,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潜力。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该区大力实施“1+2”计划,即每家企业与两所以上高校院所或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该区按照与中心市区“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思路,加快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积极推进经济发展与惠民富民联动、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该区立足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业,以通亭街和北海路为轴,以“金三角”片区为重点,加快推进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建设,先后启动双虎家居体验中心、修正药业糖酒副食品交易中心和寒亭农贸市场等项目。 围绕发展特色都市农业,该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走“品牌化、园区化、休闲化、市场化”发展之路,打造中心市区的“菜篮子、果盘子、后花园”。该区定位打造“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覆盖示范区”,以食品安全为主线,整合基地建设、质量检测、品牌认证等要素,全区新认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8.66万亩,农产品认证达到了60个。 城乡一体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城乡一体,资源流动起来,管理畅通起来,宜居宜业,展现着新城市发展的品位和成长性。 在城市建设中,该区按照“规划引领、统筹城乡、注重生态”的原则,协调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全域城镇化水平。围绕打造靓丽城区,该区按照“东扩、西融、南连、北伸”的发展战略,坚持“南部城区抓开发建设、北部老城区抓上档提升”的建设思路,打造潍坊市新型城区。他们对南部城区的高水平控制性规划设计,形成了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教育、民俗旅游和新区核心区“四个片区”。在北部城区进行“五个老片区”的改造开发中,大幅提升城市建设综合能力和服务功能。今年,将继续加快推进城区内工业企业的“退城进园”、“退二进三”,实施峡山灌渠两侧以及畜牧局、文化街、食品巷等片区的改造,完成“六街四路三巷”综合改造建设工程,新启动4个城中村的改造,做好分布式能源站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在小城镇建设上,重点围绕“设施、产业、环境、社区”下功夫、做文章,并在街道规划“一街一园”,推动产业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崭新内容,该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节能减排上,区里抓好“五大节能工程”推广落实、重点企业预警调控和铸造行业短流程铸造推广,杜绝新上“两高一资”项目。扎实推进溎河治理工程,完成西浞河南段治理改造,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质量。同时,他们大力实施“五化”提升工程,开展“治乱改丑”行动,着力改善生活环境。 文化为核 培育城市发展灵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发展的高度。 近年来,该区把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区里实施“四园、四企、四品牌”的“三个四”工程。在四园打造上,区里重点加快杨家埠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禹王湿地生态旅游园区、柳毅山生态旅游观光景区、潍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建设。在四企和品牌打造中,以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民俗工艺、产品创意、红木嵌银定位杨家埠民俗艺术有限公司、天成飞鸢、丰泰文化、盛壮红木嵌银四大重点文化企业,促使其结合民俗、生态、历史、节会四大文化品牌,挖掘柳毅与龙女、潍县战役、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等文化资源,打造相关文化品牌。如今,在文化机制推动下,文化产业项目已全线突破,柳毅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杨家埠民俗艺术大观园被评为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丰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创作的《杨家埠风情图卷》版画长卷及《中国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系列丛书,列入国家文化部重点跟踪项目;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轧制的风筝登上了伦敦奥运会的舞台,寒亭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高地已初具形态。 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该区以创意提升其竞争新优势。工作中,区里以年画风筝创新、文化创意、影视制作产业,力促高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不断上档升级。他们投资3000万元,拍摄了国内首部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为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年画》;借助年画表现技巧和潍县萝卜特色文化,与中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精灵萝卜娃》和《风筝王》两部动漫年画创意作品;与武汉天娱动画公司联合制作了FLASH动画《蔬菜不寂寞》。在市场运作下,连环画《风筝世家》、大型版画长卷《盛世画乡》、版刻《宋淳化阁帖》等重点文化作品脱颖而出。 以人为本 提升社会和谐指数 以和谐作为共同目标,是寒亭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寒亭在简单的逻辑中演绎着深刻的哲理。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的标准,“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一个都不剩”,是该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基本策略。区里开展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交流会”、“春风行动”、“农民工恳谈日”、“特殊及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推介”等系列求职招聘活动,创造就业机会。去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36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3%,控制在了市政府确定的3.8%以内。 该区以“宁可多一个,不能漏一个”的工作理念,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本。在低保救助上,全区符合保障条件的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保障,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目标,困难户低保补助标准大幅提升,城市低保提到每人每月4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300元和2500元。 “一个也不能少”,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硬性指标,体现了寒亭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他们以优化学校布局,整合师资力量,大力实施“一校一品”战略,加大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使农村学生享受到城镇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同时,不断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救助体系,实施了从学前教育阶段到大学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去年以来,共资助学校贫困学生3895人次,发放资助金264万元。 在推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中,该区着力构筑区、街、社区、村“四级管理”和信访、治安、舆论、涉法、安全生产“五线负责”的大稳定工作格局,为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区里依托“中国寒亭”门户网站,增设了“民声在线”栏目,解答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00余个,回复率达100%。 转变作风 凝聚发展新动力 作风是一种资源、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动力,关乎事业的成败,反映干部的形象,决定落实的质量。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是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发展的需要。 为转变作风,寒亭区把今年定为“工作落实年”,着力通过“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提高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能力素质,形成“全区上下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种调、一个政令一股绳”的干事创业氛围,全力助推“五个新寒亭”建设,该区着力解决干部队伍在学习力、执行力、进取心、民生情、责任岗、作为和廉政等方面的“七大突出作风问题”,以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意识。为形成节点聚力,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该区把责任具体到人头,措施具体到细节,进度具体到节点,工作具体到一线,确保工作有人担当,任务进速有度。另外,他们积极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到一线,进企业、访农户,深入调研,每名干部职工走访对象不少于10个,并做好台账。同时,区里还推行“我承诺我监督”活动,干部职工结合岗位特点,作出3至5项具体承诺。 为激活各级活力,区里对区级领导、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中层领导和村级干部等四级干部工作管理提档升级。为转变作风形成推动发展合力,区里继续推进科学发展考核,并把其作为工作落实的“加压舱”,继续实行“突出重点、同类同考、实干实考、考以致用”的差异化考核机制,发挥杠杆导向作用,引导全区上下党员干部形成干事创业的好风尚。 图文统筹 寒亭区新闻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