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昌乐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法院
 
标题导航
建设更高水平的富强生态幸福新昌乐
2013年04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更高水平的富强生态幸福新昌乐
特约记者 邓有峰 通讯员 丛清洁
  比德文电动车
  中国宝石城



  近年来,昌乐县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创造性地推进“三个昌乐”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新突破。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8.3亿元。获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二等奖,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三名。被评为山东省绿化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全省双拥模范县和全省民兵工作先进县。
“三个昌乐”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2年,昌乐县通过转型提速、优化环境、民生保障等工作,全力推进更高水平的“三个昌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转型提速,奋力推进“富强昌乐”建设。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增幅居全市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3.2亿元,增长16.8%。大力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实施技改41项,完成投入71亿元,英轩重工、阳光概念包装等一批创新转型项目建成投产。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过5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20家和2家;15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入围数量居全市第三位。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合作组织12家,新获专利授权256件,10家企业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新创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9件,山东名牌产品11个,市长质量奖2个。以园区引领转型升级,规划建设蓝色经济产业园和5处镇街特色经济创业园,新引进落户过亿元项目24个。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走上了规模化种植、工厂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的路子,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4家,新增“三品”认证46个,新建标准化种养基地和农业示范园区17处。小麦高产创建每亩达到767.8公斤。西瓜产业产值突破12亿元,创历史新高。畜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居全市第二位。创新推行的“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在全市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85家。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80个,完成投入2.1亿元。红河镇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考评中获第二名。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开工建设了寿阳山养老产业功能区、企业总部基地公园、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大项目,规划了火山省级地质公园开发、方山九龙湖片区开发等一批好项目,成功申办首届国际宝石博览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8.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2%。2012年,昌乐首次被省旅游局确定为旅游推荐目的地。
  二是优化生态环境,奋力推进“生态昌乐”建设。大力实施荒山、水系等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34.8%。2012年,创造性地实施废弃矿区综合整治,被列为国家试点项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三托管”实现全覆盖,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195个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4个镇全部被评为省级生态镇,2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8家企业通过省、市清洁生产验收,万元GDP能耗降低4.1%。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推进“幸福昌乐”建设。民生事业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58.7%。新增城镇就业8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3.3%和19.4%,“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35.2%和41.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68公里,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856套。44处农村标准化学校和53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改造全面完成,100辆新型校车投入使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中医院病房楼建成投用。在县人民医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付费模式。新农合为群众报销医药费1.21亿元,受益人口104万人次。基本药物价格下降30%左右。规划建设文博园、文化中心等文化项目,建成农家书屋298个,11处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市级标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经验在全市推广,获全市人口目标责任书考核第一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发生,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调查获全市第二名。统计、审计、物价、粮食、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史志、烟草、气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转调创促进经济新跨越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加快“三个昌乐”建设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央和省市各项安排部署,结合昌乐实际,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万元GDP能耗降低4.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转调创。工业方面,从狠抓装备制造、造纸包装、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入手,向新型、高端方向转调,通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矿机集团新上矿用救生舱项目和无人飞机发动机及无人机项目;比德文动力科技公司新上新能源电动汽车;阳光纸业由卖原材料变为卖包装、卖设计、卖概念;元利科技新上脂肪醇、10万吨苯精制联产6万吨顺酐等7个高科技项目;英轩实业在柠檬酸产量做到全球最大的情况下,新上重型工程机械项目。农业方面由散、小、弱向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品牌化转型。做大西瓜产业,打响“中国西瓜之乡”品牌。今年再新发展100个示范合作社,在县农贸城建设“合作社一条街”。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乐化集团流转1万亩土地搞现代化农场,配套建设高档度假酒店、农家乐。因地制宜发展紫薯园、玫瑰园、葡萄园、薰衣草主题公园等观光、生产性农业。现在已经引进落户了高山生态养殖项目、观光农业等5个新型农业项目。服务业方面,开工建设了企业总部基地公园,已有40多家企业入驻。寿阳山养老产业功能区、坤泰·江南城、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成投用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可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新落户了鲁供农产品物流、粮食仓储、10万吨花生仁深加工项目等。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引进深圳华讯方舟投资12亿元建设物联网,努力把昌乐打造成潍坊重要的新型物流集散地。
  二是大招商、招大商。着眼“蓝色”和“四新一海”项目,今年确保实际到位资金过80亿元。利用2万亩国家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已落户万发·香山溪谷度假区、恒基·怡景人文社区、高端民营学校等12个项目。加大节会招商力度,组织举办好宝石博览会,利用风筝会、文展会、鲁台会等节会,联系一批客商,促成一批项目。对18平方公里的南寨水库扩容及九龙湖综合开发、远古火山群旅游景区开发,以及22条道路改造等项目,分别打包招商。
  三是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实施“北优南拓、西控东接”城市发展战略,高标准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昌乐南部生态新城,提高北部城区品质,建设“数字城市”,争创“智慧城市”。加快提升镇域发展水平,编制完成镇(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推动服务业繁荣壮大。完成火山、温泉资源普查,加快火山省级地质公园、方山九龙湖片区和寿阳山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启动中国宝石城5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办好宝石博览会,推动珠宝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加快“三区”建设物流园基础设施配套,扶持昌潍物流园建设运营。加快寿阳山养老产业功能区、城市综合体等新兴服务业项目建设,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
  四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推进资源节约,鼓励企业实施“零地技改”。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制度,坚决杜绝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力争2家以上企业通过省、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建成城西污水处理厂二期,确保丹河、桂河、红河水质稳定达标。完成盛世热电等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强化减排设施运行监管和化工行业异味治理。启动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试点,抓好城东项目区环境提升改造。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努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荒山、水系等五大绿化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6%。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健全完善“三托管”长效机制,力争80%的村达到“六化”和市级生态村标准。
  五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把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办好10件惠民实事,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①开工建设县养老中心,逐步实现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②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9.5公里,改造农村公路70公里,完成大沂路鄌郚至白塔段大修工程。③改造提升垃圾中转站,增加密封式垃圾运送设施,基本建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区新建公共厕所10处。④建设各类保障房1240套,改造农村危房590套。⑤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大力发展社会事业。⑥新建和改扩建36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⑦完成剩余39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⑧新建实验中学、实验中学小学部、开发区小学3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逐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⑨加快营丘中学、红河中学等农村中心初中建设,推进农村初中向镇区集中。⑩开工建设县妇女儿童医院。
  六是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深入开展“强责任、转作风、提效能”学习教育活动,倡树孝顺、诚实、实在、实干的“一孝三实”新风正气。落实县级领导项目包靠制度,现场办公、蹲点推进。实行领导干部上讲堂制度,提升自己和广大党员干部解决问题、推进创新的能力。实施“干部回家”帮扶发展制度,2157名昌乐籍机关干部全部回到自己的老家,利用节假日帮助发展、维护稳定。镇街工作人员一律吃住在镇、工作在村,沉到一线解决问题。坚持依法行政,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年内一般性公务支出一律压减10%。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建设,第一时间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为转调创和招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昌乐名片
  中国蓝宝石之都
中国西瓜之乡
全国文明县城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全省双拥模范县
全省民兵工作先进县
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山东省园林城市
山东省绿化模范县
山东旅游强县
省级卫生县城
昌乐县基本情况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潍坊市的近郊县,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1万,辖4个镇、5个街道、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处水库管理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
  昌乐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存有200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周初,姜子牙封于齐,建都昌乐营丘,齐文化从这里发源。历史上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前秦丞相王猛、清朝尚书闫循琦等名人,当代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党政军机关和教科文等领域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现代教育已成为昌乐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3000多名县外学生前来求学。
  昌乐交通条件便利。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东距世界风筝都—潍坊25公里,距济南机场、青岛机场和青岛海港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胶济铁路、济青客运专线、青银高速公路、309国道横贯东西,省道大沂路、胶王路纵贯南北,形成外快内畅的综合交通体系,是进出山东半岛的枢纽。
  昌乐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古火山一百多座,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有蓝宝石、油页岩、木鱼石、地热等近30种,开发潜力巨大,其中蓝宝石储量数十亿克拉,是世界四大蓝宝石产地之一。昌乐是“中国西瓜之乡”,年产西瓜6亿公斤,享有“天上甘露美,昌乐西瓜甜”的美誉,是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昌乐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到34.8%,有中国宝石城、寿阳山国家森林公园、远古火山口群、仙月湖风景区等旅游景区十几处,其中中国宝石城、西湖公园分别被评为国家4A、3A级景区,2012年昌乐首次被省旅游局确定为旅游推荐目的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