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祖岩
近日,笔者听一位村支部书记讲到:现在有的干部下村走访,往往在村头一站,留个脚印,就算完成了任务,村里需要什么,村民有哪些需求,他们都不上心。按说,这些干部貌似下了乡、进了村,却只是走形式,群众对此怨声载道。基层干部不能满足于见见面、握握手,而应多下村、长驻村,把脚印踩深、踩实,深入到田埂地头、深入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脚步要“轻”才能“听”民声。有些干部下基层时往往“一阵风”,搞得轰轰烈烈,让村干部陪同,车接车送,这样不仅过于“扰民”,更访不到实情、听不到民声。基层干部要摆正角色,“静悄悄”下基层,要不下通知、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一身群众打扮,走到群众中间,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乐意和你交流,愿意和你做朋友,才能访到实情、取到真经。 脚印要“深”方能“量”民意。有些基层干部往往将精力用在争项目、拉投资,向上争取的多,而基层去的少,让干群之间隔上道墙,导致平时工作推不动。基层干部要多走到田埂头、多走上土炕头,真正把座谈会开到农户家中,把汇报会变为“谈心会”,把“走马观花”变为集中驻村,从而让群众无拘无束,敢于说真话、透实情,把群众在想什么、期盼什么,弄清楚、搞明白,从而摸准民情,把脉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惠民措施。 泥巴要“厚”才能“解”民忧。基层工作是“大事三六九,小事天天有”,干部下基层,要多挽起裤脚,多流些汗,要带着党群、干群的鱼水之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零距离交心、交流,把群众当成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要从群众的牢骚中发现问题,要从群众的玩笑话中看到问题,围绕群众最急、最盼的事,谋思路,定措施、想对策,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