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综合新闻 |
第03版
专题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私人飞机成中国富豪新宠 |
潜在消费者约15万人,公务机市场每年以100%的增幅飙涨 |
|
中国富豪扎堆买私人飞机 自1991年踏入飞机圈,廖学峰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一行。现任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廖学峰可以说是最早在中国卖私人飞机的行家。廖学峰介绍,非典之后,国内包机业务出现很大变化。“那时很多航班都停飞了,可是他们又有急事办,于是很多人开始包机。”廖学峰说。 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公务机价格跌到了原来的一半。但国内经历大牛市富起来的内地富豪迅速崛起,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纷纷低价买入私人飞机。那时候经常出现一窝蜂扎堆买飞机的现象。2009年以后,中国公务机市场出现井喷,每年都以100%的增幅飙涨。有个开矿的老板花了1000多万美元买了架公务机,结果第一次用飞机将潜在客户带到矿上看了一圈,就做成了一笔几十亿的大单,飞第一次就把买飞机的钱都赚回来了。 竞争对手乘私人飞机抢走大生意 廖学峰曾经有一个朋友去一个国家谈一笔大生意,本来和当地政府说好,部长会到机场来迎接。结果到了当地机场发现,部长不在,只来了个助理。原本定好次日和当地总理吃晚餐的计划也被突然取消,理由是总理不在首都。可过了一两天,这位朋友却从当地报纸上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与当地总理见面的照片。最后一打听才明白,原来他的竞争对手乘坐自己的公务机前往该国,而这位朋友则是搭乘民航班机去往当地。一比较,当地政府认为坐自己公务机的人更有实力,直接选择与自己的竞争对手谈生意。三个月后,这位朋友就坐着自己的公务机外出谈生意去了。据廖学峰透露,受此刺激的客户多半会选择在短时间内迅速买进一架公务机,以便在商务场合不输给其他竞争对手。 公务机内饰进行“中国化”改装 熟谙中国人情社会的廖学峰经过多年实践发现,中国老板做生意总是在交朋友方面花费的时间很多。但西方发明的公务机内饰却明显不符合东方消费者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客户的崛起,几乎所有的公务机厂商开始意识到要进一步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廖学峰现在正琢磨着将公务机内饰进行“中国化”的改装,“在这个飞机上,要有一个功能齐全的厨房,你可以带着厨师在上面做饭。卡拉OK厅、睡房、淋浴、衣橱、洗手间一应俱全。”廖学峰说。 未来十年中国将成最大私人飞机市场 从2011年开始,国人在购买飞机的方式上也出现了变化。现在,一人出1000万至2000万,几个人合伙一起买就可以有公务机使用。中国民航局预测,2011年至2015年,会有约1000架通用飞机交付中国使用。据民航相关机构推算,中国约有15万人是私人飞机的潜在消费者。在未来十年里,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在已有五年销售经验的张猛(化名)看来,中国有一群35—60岁、喜欢开飞机玩的“飞友”正成为购买私人飞机群体中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人群。张猛说,先富起来的中国人买私人飞机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上天飞行反倒成为一种激情释放的表现。曾有深圳的客户找到他问,能否包架飞机从北京飞到国外某岛上空“遛个弯”?他直接就回绝了。表示直升机航程不够,而且涉及出境问题,相当麻烦。 比起这些,对飞机情有独钟的也不少。一架年使用费用不到10万块的“小蜜蜂”,不仅有大老板买,也有不少中产阶级买了玩。甚至还有客户问他,能不能自己买一架波音737在国内开?张猛告诉这位客户,有驾驶执照的买一架飞机自己飞可以,但是个人在民航系统取得波音737的飞行执照自己开基本不太可能。“毕竟中国民航对飞行驾驶要求非常严格,我必须要把客户这种不成熟的想法打消掉。”张猛说。 谁在购买私人飞机? 第一类:演艺明星。以赵本山最为著名,他的私人公务机曾带着演出队伍飞抵台湾,引起对岸媒体一片尘嚣。其次,陈道明、苗圃、范冰冰等一众明星都被传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 第二类:民营企业家。张跃对飞机的热爱,在湘商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应,长沙一度成为拥有私人公务飞机最多的城市。民营企业家购买私人飞机,主要为了方便集团运营,提高集团品牌。 第三类:飞行者俱乐部。无论是浙江的鹿城海陆空俱乐部还是北京的精工俱乐部,都汇聚了一批热爱飞行的富豪,他们多从小飞机开始购买,很少涉及公务机领域。对他们来说要自己操控飞机才是飞行真正的意义,才能过瘾。 第四类:国企。至今为止在公务机领域,购买者主要是国有航空企业,像北京首都航空公司、国航、东航等都有专营公务机业务的分公司,他们是国内公务机的最大买家,拥有庞大的公务机列队。 (扬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