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乐“四德”建设凝聚发展正能量 |
●强化舆论引导 ●催生干群激情 ●引领社会正气 |
|
本报讯 (邓有峰 丛清洁)如今,在昌乐,“一孝三实”、“四德”建设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打造“孝实昌乐、厚德宝都”,践行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已成为普通群众的自发行动。 打造强势阵地,提升舆论影响力。昌乐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了电台、电视台,推出了手机报、网站等,构建了“声屏报刊网”五位一体的宣传格局,实现了数字电视“村村通”,成为“四德”教育的强势阵地。投资2000万元,全面铺开道德讲堂建设,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达到机关、学校、医院、企业、村(社区)全覆盖。目前已建成98个道德讲堂,开展活动300多次,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运作便捷的管理机制,编印了一批主题鲜明的宣传读物,建立了36支宣讲队伍。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8处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了11处镇(街、区)道德广场、300多条社区道德街、300多个善行义举四德榜,整修完善了文化中心、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把“四德”教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开展主题实践,催生干群激情。昌乐围绕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强责任、转作风、提效能”学习教育活动,创新开展“干部回家”帮扶发展活动,扎实开展“一孝三实”活动,激发了干部群众的激情、责任心和事业心。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广泛开展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道德素质。在全市率先实现城管、环卫、绿化“三托管”全覆盖,经验做法被“聚焦乡村文明行动—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集中报道。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单位、文明和谐村镇、文明示范岗、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户、文明诚信市民等创评活动。组建了100多支、3万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大力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打造了昌乐教育品牌。注重发挥文艺的力量,组织创作了一大批“四德”快板、童谣等文艺作品。广泛开展“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新农村文艺汇演、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四德”教育入脑入心。 倡树典型楷模,引领社会正气。昌乐组织开展了身边好人、文明标兵、道德模范、十大孝星、感动昌乐人物、年度经济人物等评选表彰活动,推选出了133名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典型。对这些道德典型,一方面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关心关爱道德模范活动,倡树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还开通了“身边好人”事迹网络展示区和群众响应区,引导群众把道德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生动局面。到目前,全县已有1人当选为“中国好人”,1人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10人当选“山东好人”,1人当选“山东好人每周之星”,1人当选山东省“学雷锋先进个人”,两人荣获省道德模范提名奖,37人当选“潍坊好人”,4人当选市道德模范,十余人被评为市文明市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