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创新让潍坊风筝飞得更高
甘肃著名画家来我市慰问当年援川建设者
《清末状元王寿彭》出版
我省首部街(镇)新闻作品集出版
2013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让潍坊风筝飞得更高



  本报记者 刘伟
  王永训,从事风筝产业21年。对于潍坊的重要文化产业——风筝文化产业的发展,王永训感触颇深:从事风筝产业21年,从用自己的双手做风筝,到用别人的手做风筝,再到用思路和创意“做”风筝,正是积极学习和大胆尝试,才使王永训不断用时尚创新传统产业。
“走出去”
让更多人喜欢潍坊风筝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王永训和他的团队带着特别制作的风筝参与其中,受到追捧,潍坊风筝的身影又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独有的魅力。这是王永训这些年来坚持“走出去”发展理念的又一证明。通过和外国友人的接触,王永训了解到很多国家更倾向于风筝形象的逼真度。因此,他专门为“奥运风筝”融入一些创新元素——仿真风筝:猫头鹰、蝙蝠、海马等一些在国内很少见的风筝造型也出现了。
  王永训告诉记者,办风筝会宣传风筝文化,在当地发展风筝产业,都是推动风筝产业发展的路子,但要大发展,单靠这些思路已经远远不够。善于思考的王永训很早就在具体的经营实践中,悟出了主动“走出去”的重要性。
  几年前,在德国有自己公司的潍坊人孙燕,想以自己家乡的风筝为主题办一次展览,她从王永训那里进了一批风筝,这些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把展厅装饰得很有民族特色,很快,这些风筝引起了德国人的关注。从此,王永训的风筝开始了德国之旅。现在,王永训的风筝是杨家埠飞得最多飞得最远的风筝。
策划展览
创意拓宽产业思路

  1998年,一个精明的湖南人找到王永训,提出了一个要求:加工不用飞的风筝,举办风筝展览。在杨家埠,风筝放飞率的高低是评价风筝厂好坏的硬指标,可面对湖南人的诚意,王永训决定一试,这一试大获成功。从此,对于风筝产业,他又开辟了新的思路:办风筝文化展览,既有经济效益,又能传播风筝文化,一举两得。
  在王永训的带动下,办风筝展能赚钱很快成了杨家埠妇孺皆知的秘密。许多做风筝产业的人都把办展览当作了重要的经营之道。原来风筝销售还有淡旺季,因为展览的加入,一年四季,大家都在忙碌着。
  王永训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这不,他刚从北京参加完中央财经大学风筝艺术节开幕式放飞活动,就飞到海南参加海南农博会风筝制作、放飞活动。今年8月份,他还要在张家口策划举办一场风筝文化展览放飞活动,10月份还受邀到香港的一个重阳节活动中进行风筝文化推介和放飞表演。
  “风筝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对风筝的感情,不亚于对家里人……”也许正是对家乡风筝的这一份坚定不移的深情,才使王永训灵感频现创意不断。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