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综合新闻 |
第03版
特别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5月18日,小皓杰开始了他在百级洁净单人无菌室里的第四个疗程的密闭化疗。在接下来的少则10余天、多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吃、喝、玩、睡和治疗都将在这个2平方米左右的密闭空间里孤独地进行,在这里没有玩伴、没有太多的玩具,有的就是对重获健康的希望。 2012年5月初,家住青州市高柳镇河北杨村两岁多大的杨皓杰突然出现持续发烧症状,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后,被医生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当年7月初,他便住进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始进行化疗。随着病情的加重和化疗药物药性的增强,他的自体免疫力越来越低,为了避免感染,住院至今,他先后三次住进了处于密闭状态下的单人无菌室进行化疗。不到一年时间,他们的花费已达30余万元,这对于靠开货车谋生的小皓杰爸爸杨治农来说已是天文数字,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如今已是债台高筑。小皓杰正在读初中的姐姐知道了弟弟的病情之后,偷偷地来到医院进行了骨髓配型。很幸运,姐弟俩的骨髓配型非常成功,但这个家庭已无钱完成孩子的骨髓移植手术。 众多好心人获知消息后,积极为他们捐款捐物,帮助这个特殊的家庭渡过难关。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的家庭并不是个例,一个又一个孩子,在这样密闭的“套子里”进行着或长或短的化疗,他们的家人除了需要进行24小时的不间断陪护之外,还需要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让孩子走向重生,而不是生命的终结…… 心里有爱 眼里才有天堂 任正来
如果说成年人的心里都装着铜墙铁壁,那么顷刻间能将其融化的,往往是孩子清澈的目光和纯真的微笑。 潍坊日报摄影记者孙树宝的《 “套子”里的童年》就是这样一组能将人心底柔软的地方触动,引发人思索与共鸣的专题照片。 当一个小朋友不幸患上可怕的白血病,他和他的家庭会怎样面对?在与病魔的斗争中,他们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在白血病这个全世界为之关注的报道选题面前,孙树宝沉下了心,用敏感、安静的镜头记录下患上白血病的3岁小朋友皓杰与病魔斗争的点滴,将生活在被称为“套子”的无菌病房中小皓杰的特殊童年真实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40张片子构成的组照,氛围沉静、影调扎实,一家人围绕治疗发生的一个个情感瞬间都被忠实地拍摄下来。镜头里有无奈、有苦痛、有温馨、更有强烈的求生愿望和人间大爱的温暖。 孩子是爱的结晶,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灾难和病痛,但当不幸来临时,父母们通常都会比孩子更加痛苦。为人父母的那份心酸和挣扎,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孙树宝感同身受。 在无菌的“套子”中,皓杰过着天真烂漫的日子。透过他清澈的眼神和纯真的微笑,我们可以感受到病房之中流淌着的温情,也可以感受到镜头后面,摄影师那颗柔软而细腻的心。 作为山东地区的知名摄影记者,新华社资深签约摄影师,孙树宝近年来一直在拍摄反映普通人喜怒哀乐的图片专题,用镜头传递他内心的敏感体验和思想变化,在忠实地履行着一个记者的社会职责的同时,于喧嚣的现实社会中寻找着内心的安宁。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孩子的眼睛里找得到天堂”。 当一个山东大汉,拿起相机四次驱车从潍坊前往青岛,历时一个月,以皓杰一家人带给自己内心的触动作为拍摄的指引,将病房中的悲喜记录在相片中的时候,他的心里也一定有爱和希望在流淌。 心里有爱,眼里才有天堂。 (作者系新华社摄影部图片编辑 中国图片总汇签稿人)
爱心账号:中国农业银行青岛支行 ******************* 杨皓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