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教育
 
标题导航
临朐以大项目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
我市61837名学子参加高考
我市全力做好高考服务保障工作
郭树清当选山东省省长
市领导调研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我市小麦开镰收割
滨海试种成功又一耐盐碱植物
向科技创新要“红利”
2013年06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科技创新要“红利”
——我市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纪实



  □本报记者 孟祥风
  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汽车自动变速器投产、全球首台零挥发5.5T低温超导磁选机下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研发成功、国内首台大功率缸内高压直喷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问世、潍柴动力“重型高速柴油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我市把科技创新当作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新项目新工艺新产品捷报频传,全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聚力驶入创新“蓝海”
  近日,经科技部批准,盛瑞传动“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建设,成为继潍柴动力之后,我市第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前,盛瑞传动世界首款前置前驱乘用车8挡自动变速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盛瑞传动是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的亮点之一。如何撬动科技创新这一标杆,跳出低端竞争的圈子,占领发展高地?我市的做法是: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将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深入研究国内乃至世界产业调整、科技创新、市场发展方向,综合利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满足需求”到“引导需求”,开拓出一片市场“蓝海”。
  ——围绕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我市不断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全市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加大。2006-2012年,全市企业研发费投入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幅;201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术开发费投入91.6亿元;今年一季度,完成研发投入26.4亿元,同比增长15%。目前,全市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73家,其中国家级8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发展到493家,其中国家级两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3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2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依托各类研发中心进行技术革命,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目前已拥有16项发明专利;潍坊华光数码的CTP系列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并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项;潍坊恒安散热器公司在国内首家将水油两种散热器复合为一体,首家将铝质散热器投放市场,获65项国家专利……统计显示,仅2012年,我市就开发完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364项,其中5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小巨人”敢于顶天立地
  两年前,位于寿光经济开发区的山东瑞杰照明器材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还是普通的节能灯管,一个只赚两毛钱,市场利润低不说,市场的同质化也很严重。就在这一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活动,倡导一个企业掌握一项专有技术或一门绝活,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政府的帮助下,瑞杰公司拿到一笔900万元的“救命”贷款和一系列土地、税收方面的政策优惠。仅用两年时间,瑞杰公司就开发出了领先于行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冲割一体机,公司年产值从300万元迅速增长到1.5亿元。
  相比于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处于比较顶尖的位置,或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创新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拥有一项核心技术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为此,我市不断优化扶持政策,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依托潍坊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我市为“一企一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援助、融资协作、信息化服务等系列化服务。通过整合优势服务资源,引入产品设计、工艺改进、技术检测、技术人才培训等10余家服务机构,并与市内6所大专院校建立联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和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在融资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市共为中小企业融资33.9亿元,优先为“一企一技术”中小企业融资4.6亿元。目前,依靠“一企一技术”,全市有150多家企业在各自专业领域创造出一批“独门绝活”,技术创新能力日渐提高,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此外,针对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不足、科研力量薄弱、无力开发新产品的现状,我市积极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建设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全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156家。
  依靠技术创新,我市一批中小企业走上了“专、新、特、优”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小巨人”企业,如科灵空调公司新研发出的工业余热型高温热泵机组属国内首创,蓝天环保公司研发出50多项污水治理、中水回用高新技术产品,永和精密金属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打造创新发展“动力源”
  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是多元的,政府如何创新服务模式?我市通过搭载体、建平台、聚人才等举措,强力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打造支撑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搭建各类科技公共研发平台,为企业提供“快捷方式”,用最小投入创造最大价值。位于高新区的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建有22个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重点实验室,配置了100多台(套)国际尖端设备,中小企业再不用为买不起实验设备发愁,大企业也走出了重复投资、设备闲置的怪圈。目前,围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全市已建成生物医药园、光电产业园、潍坊软件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等13个公共研发平台,连同12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共同为重点产业加快公共技术研发提供了智力支持。 

  ——全方位开展与重点高校院所的合作对接。我市将产学研合作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与中科院沈阳分院、青岛农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建成科技合作信息网,健全完善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等四大数据库,与中科院、北大等100所高校院所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全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科技合作关系。
  ——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我市已有半导体照明、商用汽车与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2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等15家省级示范联盟,全市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到24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全力打造人才这个支撑发展的第一要素。通过多种途径,引才引智,联合攻关,突破工艺“瓶颈”。目前,全市已有默锐化学、雷奇电器等31家院士工作站,位居全省第2位,共引进院士41人,院士团队244人,合作研发项目51个,新增产值45.8亿元,新增利税9.8亿元。
  各类创新资源的高度聚集,使我市的创新驱动和要素支撑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为我市打造“7+6”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