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习近平在酒泉观看发射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刘云山在北京观看发射实况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 |
|
据新华社酒泉6月11日电 (记者霍小光 吴晶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开启新征程。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飞船发射。 李克强、刘云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11日中午,习近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听取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汇报。习近平充分肯定各参研参试单位和部门为完成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习近平说,这次任务飞行时间长,试验难度大,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考验。希望同志们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周密组织、科学实施,确保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努力夺取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胜利。 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14时28分,习近平来到这里,亲切看望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习近平对航天员们说,看到你们精神饱满、英姿勃勃,我感到很高兴。在你们即将出征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来为你们壮行。你们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这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全国人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了这次飞行任务,你们进行了认真扎实的训练,各方面做了精心周密的准备,我对你们圆满完成任务充满信心。预祝你们成功,期待你们凯旋。 聂海胜代表3名航天员郑重表示,感谢习主席,感谢党和人民的关怀。我们一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神舟十号任务。请首长放心,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习近平微笑着向3名航天员挥手,送他们踏上征程。 17时33分,习近平来到试验指挥楼,登上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 17时38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火箭升空后,习近平步入指挥大厅,观看火箭和飞船实时飞行情况。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17时58分,中央军委委员,任务总指挥长,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宣布: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顷刻间,指挥大厅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一片欢腾。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等走到工作台前,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对飞船发射成功表示祝贺,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是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根据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两次交会对接。 ◆关于神十 首开应用性飞行先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10日表示,与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的试验性飞行不同的是,神舟十号将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 “所谓应用性飞行,是相对以验证技术为主要目的的试验性飞行而言的。”武平解释,这次任务作为应用性飞行,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飞行任务的目的。前期任务主要以考核和验证技术为主要目的,本次任务中,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要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二是飞行产品的状态。飞船和火箭经过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行任务的验证,技术状态基本固化。 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 “航天员将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这将成为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一大亮点。”武平10日表示。 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对于授课内容,武平介绍,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 武平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动将在组合体运行期间择机进行。届时,将通过媒体全程直播这次活动。 神舟新起飞 太空新亮点 神舟起飞,再赴天宫。充满挑战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迎来了“中国运营商”。无疑,“冷清时刻”的国际载人航天也迎来一抹亮色。 回顾人类太空征途,构建往返天地的运输工具是基础。没有核心技术,哪来“飞天梦”的实现? 从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中国航天员迈出太空行走“第一步”,神舟天宫实现“太空之吻”,到中国女航天员翱翔太空……细数神舟飞天路,十年时间,中国已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标志性关键技术——航天员出舱和太空交会对接。 由“试验”跃升为“应用”、“服务”,中国的“太空高度”越飞越高。从神舟十号应用性飞行,到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俄罗斯科技信息网评论说,中国的航天技术最近十年发展迅速,未来全球的空间开发合作将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参与。 搭起太空往返之路,神舟之船刚刚起航。未来可期的中国空间站,将是人类在太空停泊的一个新港湾,太空舞台势必出现更多中国“新亮点”。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