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做一个正能量的人
书写心悟 翰墨逐梦
《漫画潍坊》新书发布
陈柏林散文集《爹娘的故乡》出版
2013年06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写心悟 翰墨逐梦
——记张继安和他的书法生活
  张继安在书写作品



  本报记者 陈文
  今年72岁的张继安头发已经全白,但是耳清目明,精神矍铄。在他的书房里,书柜上的字帖与书法著作堆到了天花板,张继安移过一把椅子,很轻松地踩着椅子从书柜顶拿下盛满近期书法作品的大盒子,没有一丝颤抖。很难想象这位老人曾经因为严重的脑血栓手脚不能行动长达近一年,他是如何又拿起毛笔来的呢?
  张继安出生于1941年,安丘市人,现居住奎文区。他从小喜爱书法,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与文房四宝结成伴侣游走在碑林书海。在工作之余,他曾经多次在北京大学书法行草班学习,并成为省书法协会会员,市书法协会顾问。退休后,张继安更是完全投身于书法的海洋。他刻苦临习古代书法大家王羲之和赵孟頫的字帖,并融入自己的感悟进行创新。纵观张继安的书法艺术作品,他的字中正、浑厚、有力,端庄而不拘谨,奔放自有法度,点画章法中透露出宁静达观之心态,多见一种苍劲中的幽静。
  199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血栓中断了张继安的书法生涯,他几乎瘫痪在床,手脚没有感知,生活不能自理。在这突然的变故下,张继安没有气馁,主动配合治疗,经过家人和医生的精心护理,逐渐恢复了略微行走。“当时我就想,我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我还得试试拿毛笔,不能就这样放弃了。”张继安说。于是他为了家人,为了书法,重新站起来,每天一步步练习行走,坚持每天拿毛笔,写不了就在空中闲画几笔。为了练指头的灵活性,他捡豆粒、练拿筷子,每天一练就好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锻炼,他的手脚终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重新拿起毛笔的张继安有了新的人生感悟,他认为,书法最大的功能就是能让人将书法写入生活当中,并在书法中追寻那份生活的宁静,还能让人在书法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生命不息,书写不止。现在的张继安更加豁达乐观,除了每天坚持两个小时以上的书法练习外,他坚持行走锻炼,健康养生,与老朋友谈天说地,对上门求字的朋友一直有求必应。在他的书室,椅子上放满了书籍、书架上放着他临摹的字帖、墙上挂着他习字的作品,书写已是他的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超脱浮躁、归于平静的生活景象。
  多年的工作习惯使张继安一直保持着对社会变化的敏感性。除了通过电视媒体看新闻外,原单位的中央文件学习活动他都一直坚持参加。张继安一直觉得,“人不能老是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即使不能走远,心也要打开,多看多了解。”他的书法和楹联作品中,经常可见“和谐”、“发展”的内容,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时代性。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最新阐释让张继安很有感触,“让我感觉每个人的梦想都是有价值的。我的梦就是书法梦,能每天提笔练字,就是最大的幸福。”
  现在,张继安和老伴以及94岁高龄的老父亲一起生活,日子安宁美好,在梦里幸福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