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乱象何时休 顽症还需猛药治 |
——城区车辆乱停乱放和停车场乱收费现象调查 |
|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愈发严重,近日市民反映,一些司机经常将汽车堂而皇之地停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严重影响到行人的安全通行,同时停车场乱收费现象也时有发生,成为影响我市交通市容文明规范的顽症。近日,记者针对城区车辆乱停乱放和停车场乱收费现象进行了明察暗访,并针对治理整顿该现象采访了相关部门。
记者直击—— 乱停成通病 禁停标志形同虚设 近日,记者辗转于我市城区各个主要路段,对市民反映的车辆占据人行道停靠问题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一些公共服务部门附近车辆乱停乱放问题突出,随意停放已成为通病。 十几辆机动车并排停靠在东方路西侧的人行道上,将行人及骑车人通行的道路完全堵塞,甚至有几辆还将公交车站围得严严实实,3处禁停标志形同虚设。由于每辆车之间仅容1人通过,途经的行人只得“排队”从车辆的夹缝中勉强穿行,骑车人则只能从机动车道绕行。这是记者在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附近看到的真实一幕。每天上下班经过此处的刘女士告诉记者,类似的情况在此路段经常发生,不少车辆在人行道上停放,以至于行人常常不得不在人行道上给汽车让路,自行车也只能被迫驶上机动车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记者上前询问停车者是否知道这个地方不可以停车时,从潍城赶过来办业务的时先生回答说:自己知道这里不能停车,但是刚才停车时里面没车位了,再说很快就出来,就把车停这了。这时,一辆警车行驶过来警示停放车辆的司机赶紧离开,此处禁止停放车辆。可数分钟后,这些车辆并未遵照交警的提醒悉数离去。 在府祥街,近20辆车均未停放在划线车位内,车辆并排着停放在人行道旁边,有的还占压了盲道,严重妨碍交通。家住府祥街附近的孙大爷说,他平时都沿府祥街走到人民广场去散步,可由于这条路是停车占道的“重灾区”,不少车辆停放在人行道上,过往市民经过时都得纷纷避让,尤其是盲人通行,既艰难又不安全。孙大爷很不明白:明明是人行道,为什么还得行人给机动车让路? 在文化路与福寿街交叉路口,记者看到,文化路东人行道上数辆机动车停靠在盲道上,无人管理;向阳路胜利街至福寿街的道路两旁违规停放多辆机动车辆,过往的行人都绕开行驶;向阳路灯具城道路旁设置双排停车场,拥挤的道路上停放着很多辆车,当记者把车开近时,车辆管理人员指挥记者把车辆停放在公交站牌处,记者提出质疑时,管理人员回答说:“没事,可以停车。” 在火车站附近,一处指示牌上标识着:全路段禁止停放车辆。然而,记者看到,在警示牌附近,违规停放着数辆机动车,其中还有正在执勤的公务车辆。火车站建设西街很多车辆乱停放,有的还占用着人行道,记者询问一位在此执勤的交警,他答复说这里正在建设中,没有明确规定车辆要如何停放。 在探访中,记者发现,市内许多路段,车辆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横道停靠的问题十分普遍,有些司机甚至想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想怎么停就怎么停,根本无视行人的存在,而这种现象在福寿街文化路交叉口、东方路阳光大厦前、向阳路潍城公安分局、向阳路人民法院附近尤为严重。虽然相关部门在部分较宽的路段也设置了一些停车点,但仍有不少车辆不按规定停放,依旧我行我素停靠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
少数停车场 存在乱收费行为 车辆乱停乱放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多不便,停车乱收费现象也给市民带来很多困扰。近日,市民孙女士打本报热线电话称,把车停放在金沙广场对面欢乐时光附近的胡同时,被强行收取停车费5元,且没有给发票。市民吴女士打热线电话反映,胜利街与青年路往南路东边的停车位收费是按照一次交纳4元超过2小时后按照2元/小时的标准收取,收费不合理。 接到读者来电后,记者暗访了文化路与福寿街东南角、四平路与东风街东南角、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潍洲剧场等20余处停车场(点),发现大多数停车场收费符合规定,但少数停车场存在乱收费行为。 记者将车停靠在汽车总站门前停车处,一位管理人员走近说:“停车每小时3块钱。”然而附近的公示牌上明确标识着每小时2元。经记者讨价还价,只收了2元,收费发票盖有“潍坊顺浩机动车中介服务有限公司发票专用章”字样。 在潍坊火车站,记者将车驶入停车场,收费人员走近告诉记者说,停车一小时4元。而记者发现,在四周完全没有收费告知牌。记者问这位管理人员替哪个单位收费,他却拒绝回答。次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交了4元停车费后,收费人员给了两张贰元的发票,上面盖有“潍城区南关盛嘉停车场发票专用章”字样。 针对停车收费的有关问题,记者咨询了市物价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停车服务收费分别采用计时、计次和计月等形式计费。其中,占用道路设立的停车场,按照规定的时间计时收费;普通停车场,可实行计时收费或计次收费,同一停车场只能采用一种计费方式。占道停车场(计时):中型(含)以下客车、小型汽车,以每小时为一个计费单位,每小时2元,不足1小时的按1小时计算。普通停车场(计时):以每2小时为基础计费单位,前2小时,不足2小时的按2小时计算;2小时后,以1小时为计费单位,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每1小时1元。凡依法从事停车场服务的收费主体,必须在停车场入口和收费地点醒目位置设置由价格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监制的公示牌,标明停车场性质、等级、停放车辆类型、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计费方式、免费对象和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执法部门—— 积极探索治理措施 加大乱停乱放整治力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维护交通秩序,交警部门在不影响交通的较宽敞地段划线建起临时停车场。交警部门表示,停车难的关键在于以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停车场设计过少,而且布局不合理。另外,城市配套工程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潍城交警五中队的一名巡警告诉记者,为规范辖区内主要路段停车秩序,该中队民警不定时在主要干道路段巡逻,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处理。凡是在停车点、停车线以外停放的车辆,一律实行抄告处理,对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的车辆一律拖走。 高新交警大队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高新交警大队根据辖区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对城区机动车乱停乱放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治理,规范交通秩序。他们加大了对违法停车行为的查纠力度。实行路段分包责任制,采取“批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纠正乱停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对城区乱停车突出地段设立固定执勤点,对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的路段进行不间断的巡逻,依法规范车辆停放秩序。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通过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摊位门口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针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的区域,开展整治车辆乱停乱放集中行动,规范车辆停放秩序。组织设施建设人员对城区道路标志标线施划情况进行调研,累计施划停车位12000余个,同时在车辆乱停乱放重点区域安装了9处车辆违法停放抓拍监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辖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的治理,但部分路段仍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他们表示将继续加大路面管控力度,及时清理道路乱停乱放车辆,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大对车辆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采访中,相关部门也表示要严格治理停车乱收费现象,出台相关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有效进行整治。对于公共道路出现的停车乱收费现象,交警也要与物价、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同时希望市民积极配合,共同应对,缓解停车难和乱停车等矛盾。
市民心声—— 期盼道路更通畅 停车收费更合理 市民王先生认为,近年来,我市东风街、胜利街等繁华路段的人行道上,每天都有不少汽车违规停放,俨然将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当成停车场,妨碍到市民出行。潍坊是国际风筝都,作为一个旅游文化名城,这种混乱的交通状况实在该整顿了。相关部门应完善车辆停放管理办法,违者严罚,执法人员也应加强沿街巡查,以切实纠正乱停乱放车辆的行为,保证道路畅通。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有车一族,他们对于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停车、停车乱收费的现象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们也不想乱停,主要是目前城市主干道停车场太少。”“有的停车场车满了不让停了,没办法,要办事,就把车停在人行道了。”“我有一次来火车站接朋友,因为火车晚点,我在火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开车离开时就被收了8元的停车费,‘挨宰’也没办法。” 针对停车难等问题,市民纷纷献计献策。家住文化路的张先生建议,解决停车难应从建立停车场角度考虑,不能单纯靠城管、交警处罚来解决。如果能选择一些路段或商铺门口建临时或24小时停车场就好了,既为在周边办事的车主提供方便,也能改善道路的通行能力,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乱停车问题。 市民李先生说,要从源头遏制停车收费问题,机动车停车场收费人员应佩戴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员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由物价主管部门监制的收费公示牌,标明停放车辆类型、服务内容、计费单位、收费标准和投诉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
记者感言—— 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 共同应对停车难 细节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我们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交通参与者。几天的采访,短暂而紧张,环顾身边,由交通方面延伸出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这一方面说明有些人公德意识薄弱,另一方面说明管理有疏漏、不到位,需要积极应对和改善。若任这些不文明行为长期存在,势必影响创建文明城市的深入推进和市民出行便利及安全。 记者认为,净化和改善交通环境,需要有关各方积极发挥作用,相关部门要尽力解决停车场供不应求与车辆不断增多的矛盾;公安交管和物价部门应做好提醒和警示工作,对于机动车乱停乱放、停车乱收费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各社区、单位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广大市民增强公德意识和配合意识,养成文明停车的良好习惯。 采访中,谈到规范停车为文明让路,很多市民表示欢迎的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期盼。担心的是,时间一久,非机动车车道会不会名存实亡?如果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任其发展下去,高峰时段市区两条主干道就都成了双向两车道,如何应对城市越来越多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期盼的是,要使整个城市的市民都做到文明出行,除了讲道理,更重要的是多学习、多宣传、多实践。让每个市民都成为文明出行的实践者,也成为监督员。 记者 侯江宏 刘晓杰 实习生 张成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