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带污染的资金 ◆不上没质量的项目 |
生态建设成昌乐绿色GDP“主抓手” |
|
|
本报讯 (邓有峰 高伟仁)“宁肯牺牲GDP、放缓发展速度、减少财政收入,也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环境治理,提升环境质量。”6月28日,在全县环保工作报告会上,昌乐县委书记张新强这样要求和告诫广大机关干部。其实,昌乐的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资料显示,2012年该县城镇绿化率达到38.7%,所有镇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社区)获得了“市级生态村”命名,全县工业正由粗放型向着节能、低碳、环保型转变。 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昌乐县废旧塑料颗粒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乔官镇,这些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随着“生态昌乐”建设的深入推进,当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帮助企业转型发展。目前,25家废旧塑料颗粒加工企业全部自行拆除,其中5家企业实现了转型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基础条件限制,昌乐生态欠账仍然较大,特别是个别片区已经超出区域承载力。为实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目标,该县成立了项目审批委员会,全面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先后关停取缔了116家“五小”企业,清退了37个“两高一资”项目,其中包括3个单体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同时,昌乐还制定了一系列造林绿化规划,今年以来,全县完成造林2.9万亩,植树70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4.8%。 宁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在传统工业转轨变型的同时,这个县大力发展光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积极推动珠宝首饰、电声乐器等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全县有近百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十多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2家。此外,在农业发展上,昌乐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目前,全县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家,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3万亩。 不要带污染的资金,不上没质量的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昌乐县始终恪守“生态是我们的品牌”的理念,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昌乐形成了“招商选资”的思路。至今,昌乐因为“生态”否决了大小项目100多个,关停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30多家,建成污水处理厂、城乡垃圾处理系统等生态工程20多项。投资2000万元,安装了19台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能实时监控企业的废弃物排放情况,一旦发现污染源超标排放等异常情况,执法人员迅速前往处理。今年,昌乐的发展思路更为明确:全力发展以英轩重工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以蓝宝石黄金加工交易为重点的珠宝首饰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以雷丁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500亿级产业集群等环保产业,努力以好的增量来提升存量,力争发展速度不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