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站在内外交界点讲秘密 |
潍坊收藏圈,那些真实事 |
|
|
■本刊记者 骆雁峰 实习生 吕秋丽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涉水很深的艺术品收藏领域,无论是看热闹的,还是看门道的,都以自己独有的乐趣徜徉其中。中华5000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为后世子孙留下了无数珍宝。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收藏,一些古代文人雅士的字画、古玩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全国各地的艺术品市场红红火火,藏品收藏与交易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藏品的交易额也是大得惊人。那么,收藏热的背后到底是什么驱动着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潍坊一位收藏人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几十年来获得的本土收藏界里大秘密。 痛心真事: 藏画四百余幅 竟无一件真品 目前,收藏的热潮早已席卷全国各地。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的鉴宝节目,在大街上,我们也会碰到有些商贩在路边摆摊卖古物,在一些古玩市场,去淘宝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能花大价钱淘到宝物固然是好,怕就怕出了力,花了钱,结果是赝品。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资深藏友告诉记者,现在收藏界的藏友真是鱼龙混杂,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因为这些艺术品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不少人是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幻想着一夜暴富。想要搞收藏,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要想收藏就必须要有非常丰富的学识。“我有一个朋友,是专门做建筑行业的,身家过亿,他对艺术品很感兴趣,就花大价钱一下子购买了400多幅近现代的书画作品,请专家鉴定,结果都是假的。”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学识奠定收藏。 “别看咱们的国家、市里的博物馆里有很多的藏品,那可都是数代考古学家呕心沥血的杰作,不是什么人就能随随便便地发现古物。轻而易举呼啦一下子拿出那么多东西,说是某某朝代的,不用看就知道是假的。”这位资深藏友告诉记者,“市面上之所以有那么多所谓的古玩,其实大部分都是假的,因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少人开始制造假古玩,为了能使假的看上去像真的,不少古玩专家也加入其中。” 行业怪圈: 赝品充斥市场 为何出手频频 找专家鉴定的宝贝是越来越多,可见,非专业的收藏人士越来越多。有些人确实是喜爱收藏,出于兴趣爱好,搞起了收藏,但有不少人搞收藏,完全就是为了赚钱。能买到一件真的并且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再转手卖给其他的藏友,确实能够从中赚取不少的钱。 多数非专业藏友的藏品大都来自于一些艺术品市场,他们一有空就去古玩市场、艺术品市场淘宝贝,幻想着能从中淘到宝贝,赚大钱。还有些人偏偏听信骗子的“编故事”,说某件艺术品是怎么艰难得来的。很多人都想当收藏家,但“收藏家”这个称号,不是靠运气、靠金钱换来的,是靠过硬的知识。在一些艺术品市场上,发现很多小贩手里的所谓某某朝代的古物大都相似。这位资深藏友告诉记者,哪有那么多宝贝恰巧都在艺术品市场?况且,非专业人士得到宝贝的几率少之又少。 赝品充斥着艺术品市场,为啥还有不少人前去购买呢?这位资深藏友说,因为艺术品的升值空间很大,能赚不少的钱,归根结底都是金钱惹的祸,随后,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花2000万购买艺术品,如果其中有真品,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花2000万办工厂,要交税,要给工人发工资,要买设备,还要给设备维修等等,赚的钱可能还不如前者。现在,很多非专业的收藏人早已把艺术品当成了一种投资,想狠赚一笔。 收藏内幕: 圈外收藏人士 难逃“三部曲” 很多人“憧憬”着在艺术品市场一夜暴富,受利益的诱惑,做起了业余收藏的买卖,没有专业的知识做基础,看到市面上一些古物仿制品就以为是真的,于是,花了大价钱,还沾沾自喜地以为淘到了宝贝,占了便宜。在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叫做收藏三部曲,这是专门说给非专业的收藏人士听的:被人骗、自己骗自己、骗别人。 一说起这三部曲,这位资深藏友也是哭笑不得,他给我们解释了这三部曲的意思,因为没有过硬的收藏知识,所以容易被骗子忽悠,忽悠人的本事对骗子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就算是在购买的时候犹豫了一下,只要骗子一忽悠,说的天花乱坠,戒心疑虑也随风而散,怪怪地掏钱,高高兴兴捧着“珍宝”回家了,这就叫做被人骗;回到家后,拿着大价钱买回的“珍宝”仔细端详,越看越像真的,沾沾自喜,幻想着这就要发财了,就算是有那么一丁点怀疑,也在自己的心里暗下无影无踪,这就是在自己骗自己;为了尽早实现自己的发财梦,就找了专家鉴定,在鉴定之前,专家就会问宝贝的来源,于是,就把骗子的一套说辞转述给专家听,这就是在骗别人。 “有不少朋友也来找我鉴定,只有极少数的藏品是真的,当我告知他们藏品是假的,他们还都不可思议地等着大眼睛说不可能呢!不少朋友还给我讲故事,有的说是他某个亲戚打捞的时候,从海里捞出来的,还有更有意思的呢,说自己收藏的铜器是某个人从哪哪挖出来的,一听他这么说就知道是假的,他说的这个地方根本就不可能挖出铜器。”这位资深藏友说。 高价原由: 现代作品天价 竟是买断造就 很多人除了收藏古老的东西,还收藏不少现代人物的书画,经过采访得知,有些现代书法绘画名家的作品贵得惊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简直就是天价!这些现代作品的标价都超过了古代唐寅、郑板桥等名家作品的价格,即使是天价,还有不少藏友纷纷购买收藏。“价格竟然超过古代名家的作品,这简直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在15年前,刘大为的书画还是1万元5张呢,现在,他的作品论平尺卖,你猜,多少钱,几十万啊,几十万一平尺,这真是吓人啊!如果当时有人大量购买的话,现在能大赚一笔。还有范曾,他是一位学识性画家,在97年的时候,他的画是5000元一平尺,现在竟到了40万一平尺!”资深藏友说,自己也曾收藏过刘大为的绘画,是花了1万多块钱买的,但在03年的时候卖了,当时卖了3万多,还以为自己赚了不少,如果放到现在卖,那肯定赚的钱成好几倍的增长。 这位资深藏友,去过很多地方参加过不少的藏品展览,一个小小的几十平的画廊,现代名人的作品真不少,估算一下,竟高达好几百万。他跟记者分析说,一个小小的画廊,就有这么多的现代绘画作品,究其原因就是买断。有不少的人把艺术品当作投资,尤其是当代艺术品,以前就出现过多个人以个人名义,或者某个画廊的名义组团去购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谈好价格后,把艺术家创作的画买断,这样,时间久了,市面上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屈指可数,价格自然而然就上去了,甚至出现天价。 善意提醒: 普通大众投资 还需多加谨慎 由于艺术品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不少人已经把收藏的艺术品当成了一种投资手段,目的无非就是想赚钱。 在网上搜索有关投资艺术品的相关信息,得到的不少结果是说投资艺术品的好处,尤其是投资当代艺术品,因为当代艺术品有巨大的升值潜力。投资艺术品固然是可以,但是艺术不像股票,投资确实需要专业知识,比如对艺术家和对艺术品的鉴赏力,对当代艺术脉络的了解等等。所以,对于普通的大众,若想投资艺术品,确实需要小心! 有需求者,就有提供者,有些卖家也是看好了艺术品收藏这块大蛋糕,因为能从中赚取钱财,所以造假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在这里提醒普通大众,想要投资,就要:一、学习收藏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淘到真正宝贝的机会也就越大。二、不要有贪念,老想着暴富,就会在无形中走进别人的圈套;三、不轻易相信“故事”,一些卖家为了能卖出赝品,就给商品编造出曲折动人、匪夷所思的离奇故事,让买者深信不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