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雁峰 年轻人的纠结是,自己口袋里没有挣够给父母承诺挣足的那些毛毛。说实在的,老爸老妈关心你的钱袋,但更关心的是你的脑袋。兄弟们,把未完的梦装进口袋,回家吧,不然,违法! 一首歌曲,曾经非常红火,现在,每到逢年过节尤其是到重阳的时候,仍然被大家传唱。那首歌就叫《常回家看看》。进入7月的第一天,“常回家看看”再次大火,这次,不是因为歌,而是因为新修订实施的一部法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常回家看看”进入了法律,如果不回家,可能违法。 老骆纠结中。纠结的是,以前每年回河南老家两次,如果够不上“常回家看看”的标准,那么家中的老爸老妈会不会起诉老骆。担心属于多余,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老妈一听,笑了。她老人家用标准的河南话说了句:“咦,做啥哩,自己孩子还能打官司?” 老骆谢谢老妈,老骆也谢谢所有年迈的父母。不是因为他们原谅我们回家次数不多的行为,而是发自内心给我们体谅的亲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相互间重要的是心离得近,而不仅仅指身体的相遇。如果心情不好,机械地“常回家看看”,每次回家都气父母一次,那则是对父母更大的一种折磨。 许多像老骆一样,远离家乡孤身在外打拼的人,都会面对新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常回家看看”感到心酸。因为离家远,所以回家难。但有人看到这条,心里甜甜的。那应该是铁路总公司吧,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回家的人流如织,都是一次火车站里的财源滚滚。 让铁路发财去吧,家还是要回的。尽我们一切可能,利用能够掌控的时间,到离父母最近的地方,这应该是我们身为人子的成年人心灵的指引。然而,心之所指,并非总是坦途。老骆最近接触了一些初步开始创业的青年,他们也想回家,也愿意回家。但是,年轻好强的心,让他们忍住踏上回家的脚步。对于个性鲜明的“85后”甚至“90后”,创业的时候,总觉得要干出个样子,才有脸回家。他们的内心宣言是,不干出个样儿来不回家。 现实生活是,说狠话总是容易,做成事确实很难。于是,创业者也纠结。这种纠结跟半老徐爷的老骆不同,老骆纠结是平时要工作,假期里常常因为下有小照顾不到上有老。而这些年轻人的纠结是,自己口袋里没有挣够给父母承诺挣足的那些毛毛。说实在的,老爸老妈关心你的钱袋,但更关心的是你的脑袋。兄弟们,把未完的梦装进口袋,回家吧,不然,违法! 老家在滨州,工作在潍坊,常常去美国的温博士,你回家的次数,达到法律要求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