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育新风走俏“菜乡” |
——寿光市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纪实 |
|
□本报记者 刘伟 通讯员 朱进国 张少勇 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主场地内,连续7年都设立由18块巨幅板面组成的婚育新风长廊。该长廊在菜博会、中国(寿光)文化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让每届200多万名游客在尽享蔬菜艺术盛筵的同时,更方便快捷地学到一些婚育及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这样的婚育宣传方式已成为“菜乡”计生工作的一大特色。 今年来,寿光市不断强化部门齐抓共管力度,以打造“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以先进的人口文化建设助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 创新婚育文化 幸福滋润心田 “听你这么排解排解,确实不那么郁闷了,我想我可以试着出去找找工作了。”近日,一名陷入困难的计生家庭女性对辅导她的心理咨询师这样说。丈夫忽然去世,儿子才刚成年,这让她一度感觉塌了天。是圣城街道党工委、市计生局联合启动的“让生活充满阳光——计生困难家庭救助和心理疏导公益服务”项目,不但给像她这样的家庭分别带去1000元的抚慰金,还组织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心理疏导,让她们打开心结,重新回到阳光路上。 在寿光,他们开展了很多这样的婚育文化创新性项目。比如,每逢“7·11世界人口日”,他们都举办以现场义诊、生殖健康产品展示为主要内容的“菜乡人口文化节”。去年以来,宣传、文化、文联先后举办了“人口杯”书法、绘画、摄影、文艺节目四个大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婚育观。同时,开通了“寿光人口计生”政务微博、手机“计生通”短信,巩固完善了电视台和电台“人口在线”专题节目,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婚育文化媒体平台。 核心价值培养 妇女撑起“半边天” 在“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寿光市三元朱村,中心大街上一字儿摆开七八辆宣传车,附近的群众纷纷围拢过来,咨询着自己关心的问题。这是寿光市正在开展的婚育新风“直通车”巡回宣传活动。每年人口计生部门都与镇街联合,组织宣传直通车深入全市所有镇街的全部村庄,对群众进行面对面宣传。 寿光市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组织600名科技致富的村计生主任和育龄妇女小组长,向周边农村妇女开展蔬菜新技术、新经验示范推广,先后培育科技致富女能手2000余名,近10万名育龄妇女成为新时期的“绿色娘子军”。借助寿光北部列入蓝黄“两区”建设享受的政策优势,以滩涂养殖、盐业化工、远洋捕捞为主攻方向,市直10余个部门联合对计生家庭女性优先解决土地、提供水电、发放贷款,昔日盐碱滩上只负责在家做饭、带孩子的妇女们走出家门,成为发家致富的“半边天”。 优化生育服务 人口素质提升 寿光市深入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由人口大市到人力资源强市的转变。市财政投入197万元,为1.8万名孕妇进行了免费孕查、唐氏筛查,对孕前、孕早期育龄妇女发放叶酸片,减少了残疾儿的出生。近年开展的民政登记、免费婚检“同楼层办公、一条龙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民生工程”的过硬品牌。 寿光市实施“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工程”带来硕果累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有了良好开端,连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人口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优秀奖”,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