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土资源
 
标题导航
状元“讨价还价”,大学应有耐心
就业率造假手段更隐蔽教育部称将多种方式核查
教育部引导未成年人在暑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
2013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业率造假手段更隐蔽教育部称将多种方式核查



  在高校毕业证发放、论文答辩与就业协议挂钩等压力下,大学毕业生想出各种花招来签就业协议以应付学校,“被就业”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对此,教育部学生司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教育部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率造假,将会通过多种方式核查并处理。
  此前,教育部多次重申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四不准”,并表示将开展就业签约和统计工作专项核查,认真审核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等材料,采取访谈毕业生、回访用人单位等方式进行严格核查,确保就业签约和就业统计数据的客观、准确。“四不准”即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一毕业就赶上最难就业季,而很多学校将就业协议和毕业证书挂钩,毕业生们也因此“压力山大”。为了顺利毕业、就业,一些大学生想出各种花招来签就业协议以应付学校。
  一些高校老师也透露,就业率造假现象在高校很普遍。“首先,高就业率可以获得政府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其次,可以扩大招生规模,获得更多的招生名额。如果就业率太低,就吸引不到人,学校就支撑不下去,排名也会靠后。”
  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规定高校的招生计划要与毕业生就业状况适度硬性挂钩。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林露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