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境界彰显干部新作为 |
——来自潍坊高新区的报道之三 |
|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于明鹏 刘 杰 提升干部素质,最关键的是提升境界。干部高境界是凝聚发展的“磁力棒”,能够形成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保持先发优势。在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新区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凝心聚力谋发展,优化服务提效能,执政为民强党性,以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成果,检验干部作风。目前,高新区各级干部正不断开拓战略思维,把高境界打造成竞争力,为高新区建设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高“视野”,新“思维” 高新区的干部视野高,瞄向国际,放眼全球,以全新思维,在项目建设中大展拳脚,以项目的推进提升思想境界。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来往穿梭。日前,记者在高新区金融广场项目建设现场采访时看到,该项目一期工程动工的7栋大楼6栋已经封顶,一个投资18亿元的金融CBD初现恢弘气势……这是高新区“城投工程建设指挥部”调度的项目之一。目前,像这样为项目建设服务的“指挥部”,在高新区共有8个。 项目建设和作风转变是高新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抓手。8个“指挥部”分别为新昌片区、新钢片区、“两街两路”、项目落地、退城进园、城投工程、“两河治理”七个建设指挥部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亲自挂帅,按照“指挥-副指挥-办公室(成员)”三个层次设立机构、配备人员。 “我们公司的有色金属精密成型技术项目,从报批开始就由‘项目落地指挥部’全程指导、服务。管委会包靠领导多次到企业考察,现场解决困难,指挥部派出专人协调部门工作,帮忙跑审批、环评等手续。项目能及时顺利开工,要感谢他们!”新海铝业总经理刘伟深有感触地说。 在项目建设中比拼作风,历练干部能力。高新区把服务项目开工建设当作作风建设的“主战场”、作风转变的“试金石”。各大项目工地也成为各级党员干部提升素质、磨砺能力的大舞台,通过带头包靠重点项目,各级干部大大提高了上一线、抓落实、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 “项目指挥部”在全面梳理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领导包靠、部门负责、分工协作等有效机制,采取全面调度、现场推进等一线工作方式,点对点、面对面,与项目单位一起深入现场,积极对接项目规划、立项、民事等问题,做好服务工作,有力推动了各大项目全面开花。 “指挥部”模式是加快科学发展的新思维,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效率,已成为转变工作作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在高新区重点调度的147个重点项目中,在建项目77个,拟建项目70个。截至目前,全区在谈招商引资项目共198个,计划总投资355亿元。 高“素质”,新“作为” 高新区的干部素质高,具备勇于创新、干活要好、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以公仆之心赢得民心。 7月15日,记者在高新区新钢街道西黄门庄村看到,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上,发货车辆鱼贯前行,畅通无阻。“以前路不好,菜商不愿意进村收购,菜都卖不出好价钱。”村民刘桂美告诉记者,街道党员干部“包村联户”后,给村里修了2公里的路。“现在一天发货1万多斤,能卖2万多块钱。”刘桂美高兴地说。 在高新区,干部“包村联户”还有更多内涵。“不光要帮老百姓修好路、赚大钱,还要帮老百姓住好房、安好家。”新钢街道包村党员赵洪举说,他和其他三位党员组成的督查组,每天“泡”在银通集中居住区工地上监督施工质量,图的就是安置群众能按时、放心地搬进新居。 “干部们的境界确实高,实心实意来帮咱们,咱支持街道上的工作没二话。”村民赵学田直爽地说。在高新区,像银通一样的民生项目有28个。这些民生项目,都有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在包靠着。 强化公仆意识,在为民务实中锤炼作风,体现出了干部的高境界。高新区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一线调查研究、一线化解问题、一线推进工作,真正使爱民、为民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自觉行动。 高新区要求干部把工作沉下去,把力量安排到基层一线,铺下身子、带着感情,走村入户,以实际工作,为村里带来效益,促进社会和谐。 “真情投入赢得民心,更好开展工作,必须有一颗真诚的心,真诚地把群众放在心上,真诚地把群众当成亲人,真正了解和掌握群众所想、所需、所盼。”高新区新昌街道王家村“第一书记”王效军对记者说。 高新区环保分局干部王效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积极为村里出谋划策,为农民致富增砖添瓦。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努力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组织村两委成员多次召开会议,推行蔬菜规模化种植和畜禽科学化养殖,畜禽养殖一项就为村里增收100多万元。 党员干部“包村联户”,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汇集了民智、凝聚了民力。目前,高新区1700多名党员全部牵线“包村联户”,已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00多件。 高“层次”,新“标准” 高新区的干部层次高,站在高新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角度,人人树立高境界,以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标准做好高新区发展这篇大文章。 7月16日下午,高新区新海软件公司董事长王述坤刚刚走出生产车间,便直奔自己的办公室,负责联系该企业的区科技局机关干部正等着和他“盘点”企业当月的生产情况。“每个月的下旬,区里的领导都要过来,平日还不定时地过来实地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王述坤说。 靠自主创新,以核心技术扛起潍坊本土软件大旗的山东新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目前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50多项,有多项成果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并承担了国家级火炬计划、山东省发展计划、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重点项目、转方式调结构重点项目等研发工作。 服务是最大的品牌,优质服务是干部的至高境界。高新区始终把“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牢牢抓在手上,“机关干部进企业”等众多服务活动在高新区迅速开展起来……“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已成为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强化服务意识,在优化环境中改进作风。高新区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理念,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项目、企业、老百姓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干部带头坚决抵制各种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决不让企业、项目、客商在高新区为难。着眼于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在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力争做到“四零”服务,即审批零距离、流程零障碍、办事零拖沓、服务零投诉,全力塑造“亲商、亲民、亲人才”的服务品牌。 把作风建设融入具体的服务行为中,进一步精简审批内容,优化审批流程,规范收费行为,提升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营造一流发展软环境。区纪工委围绕优化发展软环境,强化职能监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督导检查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保障发展、促进落实。 经济干部“入百企”,为企业送去服务,提高了自身境界。深入到基层和企业,对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高新区经发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群体调研”、“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调研”、“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转型发展调研”等调研活动,为辅助领导决策、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国家一类新药环肽类抗生素项目,这一项目已被列入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高新区生物园分子生物学平台主任李学臣说。作为高新区引进的“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他和团队中其他4名年轻博士、硕士共同承担着创制国家新药的重任。 高新区强化率先、带头、引领及示范理念,牢固树立一流意识和工作标准,确立以事定人的干事创业导向,推动了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带动全区专利申请数量连续两年在全市保持第一。 高“标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健全完善惩防体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要求,在全市反腐倡廉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居第一位。 高新区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出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意见,强化绩效考核引导,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团结实干、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区“两委”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优秀率连续四年达到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