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永喜 “韶山深处贵青松,一代师宗盖世雄,屈指谁家安可比,人生伟大毛泽东。”这首题为《韶山青松》的充满怀念深情的诗句,是曾经跟随毛主席30年的警卫员赵延河于7月1日在北京国粹苑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书画精品展剪彩后接受笔者独家访谈时顺口朗诵的。今年80多岁的赵延河说,这是他于1986年9月9日为纪念毛主席诞辰93周年时所作。 “我要保卫毛主席一辈子” 1946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赵延河的家乡河南省安阳地区,土改运动搞得轰轰烈烈,这位刚读了一年高小的学生,被选拔当了土改工作队员,他不分昼夜、满腔热情地走乡串户,宣讲《中国土地法大纲》。那时当地正掀起参军热潮,赵延河做梦都想参加人民解放军,可年龄太小。于是他就偷偷从学校报了名,结果幸运地被批准参了军,这年他虽然只有14岁,但人长得很结实、很健壮、个头已有成年人那么高。 1947年,赵延河受派到陕北担任保卫毛主席、党中央的警卫工作。从此以后,赵延河就一直在中央警备团、后来的中央警卫局从事保卫毛主席、党中央的警卫工作,直至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是一位深得毛主席、党中央信任的忠诚卫士。 “保密规定毛主席也得执行” 赵延河说,中央的警卫工作,有着严格细致的规定,有些规定都是毛主席亲自制订,像《保密守册》等就是毛主席制订的。 “平时,警卫战士遇见毛主席,若是主席看你了,你就敬礼;如果主席在低头思考问题,你就不要打扰;主席会见外宾,接见群众时,按规定都是不能抢镜头的”。所以,凡主席身边的警卫人员,有的甚至在中南海工作几十年,虽然都会有几张主席与全体干部战士的集体合影,但却很少有张与主席的单独照片,这个传统从延安时期就有着严格规定并传承下来。 保密制度一经中央通过,就连毛主席本人也要严格执行。赵延河回忆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在陕北时,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有一天主席在户外休息,有位教员端详了毛主席好久之后,让其学生去问问这个人的名字。一个学童跑过来问主席姓啥?我姓李,叫李德胜,毛主席和颜悦色地回答;过一会又跑来一位稍大点的学生趴在主席腿上问:“你到底是谁呀?”主席还是耐心地解释:“我姓李,我叫李德胜呀。”后来又陆续来过一些孩子,毛主席都是这么轻轻地、和悦地回答着他们。 “用智慧保卫毛主席” 赵延河说,战争年代,为了更好地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警卫战士们如果缴获了敌人一件好武器,那真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指望它能够派上大用场。但全国解放以后,作为中央警卫局的警卫人员,精良的装备已经不再是问题,警卫战士用智慧保卫毛主席就显得格外重要。 赵延河回忆说,中南海树林里的鸟儿常常吵闹不休,因不能放枪打鸟,刚开始,执勤战士就用小石头赶跑这些家伙,但石头落在房顶上会发出一串叮当的脆响。毛主席经常熬夜办公,白天休息。如何阻止鸟雀争鸣,确保让主席休息得更好一点,成为警卫战士们一直琢磨的问题。不久,大家想出一个对付的好办法。这就是把沙土掺水后捏成团扔到树上,吓跑这些时常叽叽喳喳的“邻居”,如此这般鸟就被吓飞了,而沙土不等掉在房子上就能散开,也就不会发出声响,自然就不会影响毛主席休息了。 “幸福感谢毛泽东” 从1947年被派到陕北起,赵延河在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工作长达30年,赵老说,能够选拔到毛主席身边做警卫工作,除了注重家庭出身和过硬的军事本领外,还得有过硬的政治觉悟。受主席的影响,几十年来赵延河对自己的衣食住行从无特殊要求,生活简朴,身体却一直很健康。在接受采访时,尽管是在7月份的炎热京城,满头银发的赵老心态平和、步履稳健、说话条理分明,里穿一件圆领白衬衫,外套一件有点褪色的长袖棕色西服,左胸前端端正正地佩戴一枚金黄色的毛泽东头像。他说,自主席逝世后,他的胸前一直挂着主席像章,他一再重复:“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感谢毛泽东,我们在主席身边工作这么多年,深深感受到老人家伟大的人格力量。”也正因如此,赵延河自离休后,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尤其缅怀、纪念毛主席的活动,他都会鼎力支持、热情参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