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反垄断开出最大罚单 |
◎合生元等六家奶企垄断价格被罚6.7亿元◎惠氏等三家奶企因主动报告情况免除处罚 |
|
|
这是上海某超市内出售的合生元奶粉(8月7日摄)。(新华社发) |
|

|
|
据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记者江国成 韩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日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3家企业因配合执法机关调查并积极整改被免除处罚。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介绍,乳企合生元公司因“违法行为严重、不能积极主动整改”被处上一年度销售额6%的罚款,约1.63亿元。不能主动配合调查但能积极整改的美赞臣公司被处上一年度销售额4%的罚款,约2.04亿元。 “能够配合调查,并主动整改的”多美滋、雅培(上海)、富仕兰(上海)、恒天然商贸(上海)公司分别被罚约1.72亿元、0.77亿元、0.48亿元、0.04亿元。分别占这些公司上一年度销售额的3%。 “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的”惠氏公司、贝因美、明治公司被免除处罚。 发展改革委称,涉案企业提出的整改措施包括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采取实际行动,消除过去违法行为的后果,使消费者获得切实利益。 许昆林说,从今年3月开始,根据举报,发展改革委对9家乳粉生产企业开展了反价格垄断调查。大量证据表明,涉案企业价格垄断具体的措施和手段主要包括合同约定、直接罚款、变相罚款、扣减返利、限制供货、停止供货等。 他说,一旦下游经营者不按照涉案企业规定的价格或限定的最低价格进行销售,就会遭到惩罚。涉案企业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不正当地维持了乳粉的销售高价,严重排除、限制同一乳粉品牌内的价格竞争,削弱了不同乳粉品牌间的价格竞争,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反垄断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晓晔表示,发展改革委对6家乳企罚款额之大是“创纪录、破天荒的”。这次处罚,加上今年以来发改委查处的三星、茅台和五粮液等企业价格垄断大案表明,我国反垄断机关对价格垄断不法行为查处力度在加大,对其他行业和企业是个警示。 ■背景 反垄断法实施五年来 五起价格垄断大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月7日宣布,对广州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价格垄断行为开出总计近6.7亿元的天价罚单,这也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5年来反垄断部门开出的最大罚单。以下是反垄断法实施5年来调查、处理的价格垄断大案: 2013年3月中旬,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调查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涉嫌黄铂金饰品价格垄断问题。此案处罚决定不久将公布。 2013年2月22日,茅台和五粮液公司因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分别被贵州省物价局和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依法处以2.47亿元、2.02亿元的罚款。 2013年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2001年至2006年,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6家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在中国大陆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发展改革委已决定给予其严厉处罚,包括责令退还、没收和罚款总金额达3.53亿元。 2011年11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非法控制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原料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被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逾700万元。 当时,国内仅有这两家企业正常生产复方利血平的主要原料药盐酸异丙嗪。两家公司将销售价格由每公斤不足200元提高到300元-1350元不等。多家复方利血平生产企业无法承受,被迫停产。 (据新华社) ■反应 合生元、美赞臣:放弃行政诉讼接受处罚 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出的罚单中,对合生元和美赞臣的处罚力度最重,分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的6%和4%,罚款金额分别约为1.63亿元和2.04亿元。 合生元8月7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广州合生元放弃提出行政诉讼,将及时支付约1.63亿元的罚款。合生元还表示,将不断完善和持续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确保公司各项经营决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美赞臣公司对外事务部也表示,美赞臣已于7月16日对其旗下主要产品出厂价下调7%至15%,美赞臣接受发改委处罚,不准备辩驳,旗下产品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涨价。 (据新华社) ■分析 为何有的企业“幸免”、有的企业遭罚 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7日向奶粉市场开出的天价罚单中,处罚最重的是合生元,惠氏、贝因美、明治却被免于处罚。在洋奶粉早已事实垄断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多年的情况下,为何合生元被罚最重,而一些其他品牌却“涉险过关”?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合生元等在垄断协议的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宣布的降价措施毫无诚意,对反垄断调查存在侥幸心理。 合生元是最早披露接受发改委调查的企业,但该品牌却称采取不变动销售价格、而是额外赠50%积分的方式,让消费者享受约11%的建议零售价格优惠。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发改委反垄断的目的是想直接作用到终端价格,最终让消费者受益。而合生元采用的积分优惠政策实质上是“缓兵之计”,依然企图维持其不打折的“高端形象”。 在对合生元严厉处罚的同时,惠氏、贝因美、明治三家却涉险过关,这是因为这些企业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 (据新华社) ■评论 遏制“洋奶粉”涨价不应止于反垄断 “洋奶粉”之所以想涨就涨、底气十足,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奶企正遭受“内忧外患”,在市场上根本不是“洋奶粉”的对手。近年来,国内乳企不时曝出质量安全问题,影响了国内消费者信心,这让标榜“高质高价”的“洋奶粉”乘虚而入、“攻城略地”。等国内乳企整顿完自身问题、想重振雄风之时,却无奈发现“洋奶粉”已趁势坐大,市场份额已占至七成以上。 应该看到,国家发改委及时发现并调查多家“洋奶粉”企业涉嫌垄断,有力维护了正常市场秩序。并且,反垄断调查效果“立竿见影”,不少“洋奶粉”价格应声下调。但这还远远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有关部门只能行使监管之责,不能跨越权力“边界”去干预市场,国内乳业要想复兴还是要靠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国内乳企练好“内力”,适时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并将食品安全视为“生命线”,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最终才会有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上与“洋奶粉”一决高下。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