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党徽闪耀在千家万户 |
——北城街道探索推行基层党建新模式纪实 |
|
□本报记者 侯江宏 王莹 潍坊经济开发区北城街道把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以该街道郭家楼村为试点,积极推行实践“两定责三评议三挂钩”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夯实基层基础、破解村庄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让党建工作凝聚民心,在基层发挥重要作用。 分层定责—— 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签订责任书,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是要为老少爷们儿办实事,办舒心的事,工作做不好心里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岗位,对不起百姓的信任。”这就是郭家楼村支部书记郭兴刚对党建目标责任书质朴的诠释。 工作推行过程中,北城街道始终将分层级定责、立体化监督作为关键环节,严把定责、评议、挂钩关。两定责,即区与街道、街道与村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联户党员和村党支部签订包户责任书。三评议,即户代表评议村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村班子;街道党委评议村班子。三挂钩,即将评议结果与村干部补贴报酬、评先树优和村干部使用相挂钩。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该街道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专门组建了“二三三”工作小组,建立了一套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顺民意、解民忧、帮民困”活动,及时了解群众对于工作推进情况的意见建议,根据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包村联户—— 新机制密切联系群众 “前些天街道上的干部刚来过俺家,帮俺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不,这两天村里的党员也来跟俺们结对子,见到党的老传统喽。”郭家楼村村民郭风德动情地说。 在“两定责三评议三挂钩”工作推行过程中,工作小组成员结合包村联户活动,建立起“班子成员包党员和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联户”的包村联户新机制,每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迈开双脚,到群众的硬板凳、土炕头上与群众道冷暖、拉家常,通过向群众发放党员和村民代表服务联系卡、记录民情日记本、建立民情台账等方式增强包村实效,做到了用真情倾听民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调研吃透民意,用脚板落实实事。 无职党员—— 争当发展路上急先锋 “全村上下齐动员,建设新村非等闲,争当咱区先进村,抓紧干!”在逢街道、村内举行的文艺活动中,村民通过最淳朴的“三句半”方式演绎出对建设新村的向往和赞颂,像三句半这些脍炙人口的节目,都是该区郭家楼村党员郭风德、郭维礼在认领了村内“文艺宣传岗”后与村内文艺爱好者一道编写的。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领头雁和先锋兵作用,北城街道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作为“二三三”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将郭家楼村22名无职党员根据个人实际能力,按照自愿报岗、支部议岗、公示明岗的步骤,逐一认领政策宣传岗、文艺宣传岗、村务监督岗、纠纷调解岗、便民服务岗、村容管理岗、公共事务维护岗等岗位,结合“我承诺你监督”活动,将认领岗位与服务事项在村内逐一公开承诺,并通过“民主公开日”“村企共建”等方式充分拓宽服务渠道,推动村庄健全制度、发展经济,实现村庄发展与组织壮大的“双加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