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一湖清水到潍坊 引万股清泉入农家 |
峡山区全力保障区域安全用水 |
|
本报讯 (记者王学元 通讯员于宗涛 宋晓)今年以来,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坚持生态为本,牢固树立“守水有责”意识,以建设国家级高端饮用水源地为目标,科学护水,多措并举开展饮水安全工作,致力于为全区23万群众引来健康水,为潍坊中心城区和部分周边地市及潍河下游城市人民送上放心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用水保障。 送一湖清水到潍坊。峡山区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水源地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级以上标准,为潍河下游人民送上放心水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建设“天蓝”家园中,该区实施了无秸秆焚烧行动;发展绿色工业,取缔关停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的黑作坊,重点引进生物质能发电、大型沼气等新能源项目;利用新上的2台(套)大气监测仪器,及时监测大气PM2.5动态。打造“地绿”库基。创新“绿满峡山”模式,采取环城美化、环湖绿化,招商发展苗圃式苗木、经济果蔬种植2万余亩,进一步加强水源地净化涵养;环湖108公里,处处建林带,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园区,形成蔬、粮、果、渔等产品齐头并进的局面,扩大现代农业基地,化解传统农业对水源地的污染难题。在发展“水净”工程中,该区实施渔业一体化管理,增殖放流做到常态化,定期向水库放流鱼苗6000多万尾;全力打造峡山湖上游潍河、渠河、浯河三河汇流的国家生态湿地公园,提升净化水质效果;今年对环湖路内侧3833处坟墓全部进行迁移,取缔沿湖养殖场2家,整治环湖饭店污水设施;对水源地实施围网封闭式管理,在环湖路和主要道路增设了标志牌、宣传牌和警示牌,对上游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桥梁设置了限高、限宽,禁止危化品运输车辆进入水源地,并建立环湖执法大队和保洁大队等;对水源地水质实现全天候监控,利用3处在线自动监测站实行日观测、周巡查、月化验制度。 引万股清泉入农家。峡山区充分利用水源充足这一优势,按照社会化参与、市场化投入、公司化运营、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该区高起点编制《2012-2015年峡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近期“一区四网”、远期“一区两网”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网络发展格局,太保庄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3万吨,铺设主管道12.6公里,辐射主城区、高新项目区、太保庄街道、岞山街道,二期并网郑公水厂,辐射整个郑公街道,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时,该区多措并举保障农村饮水工程顺利开展,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启动问责程序,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完善运营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让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和管理,解决了资金制约瓶颈,总投资2.5亿元组建了4家专业供水公司,实行规范化公司运营,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全方位监管,高标准设计建设了区饮水安全信息中心和区水质监测中心,可实现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确保供水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