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中山济南考察议谈修建烟潍铁路的消息传到山东半岛,各界筹资筑路的信心大增。一直欲独吞山东路矿权的德国殖民者,对烟潍铁路一直虎视眈眈。一战爆发后,日本悍然出兵山东,夺走德国霸占的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又将黑手伸向烟潍铁路。 孙中山济南考察, 议谈修建烟潍铁路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修筑烟潍铁路的热火重新燃起。1912年秋,烟台议会、商会呈报北洋政府外交部、交通部,提出修建烟台至德州铁路的详细方案。 9月20日,交通部复电认为,“所拟烟德线,必须研究点尚多”,从工程施工、营业收入方面来看,“均不如烟潍路为优”。同时提出,如果能够招股顺利,筹到巨资,胜于借债,“若借债,恐亦难脱德人范围”。 交通部在电文中提醒,“筹办宗旨,在维持利权,尤须愈加审慎”。并称,“规定路线,预估工程、支配款项一切应行筹备之端,未便以电文决定”,要求派代表赴京,报告详细情况。 这年9月上旬,已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接受大总统袁世凯特授的“筹划全国铁路全权”督办一职,着手铁路建设事宜。随后,孙中山离京赴各地视察,调研交通、矿产、水利等情况,9月26日到达济南。 当天下午5时,山东都督兼民政长周自齐邀约各界代表,在督署“珠泉精舍”为孙中山举办欢迎茶话会。席间,孙中山与周自齐商谈了举修烟潍、兖亳两条铁路计划。在济期间,孙中山多次讲演、接受记者采访,利用一切机会阐述铁路建设问题。 9月28日晨,孙中山乘坐的专列从济南出发,先后在青州、潍县、高密火车站停靠。到达潍县时,孙中山所思所想、所谈所言,史料没有记载,潍县名绅丁叔言只是在他的《五十年之回顾》中简略记道:“是年九月,孙中山自济南赴青岛路过潍县,丁叔言到潍县火车站迎接孙中山,并跟孙中山有过交谈”。 孙中山此行目的,主要是考察、筹划全国铁路建设。可以猜想,路经潍县,他自然会想到烟潍铁路,所谈一定与铁路建设相关。在后来(1929年)印行的《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中,明确标示了烟潍铁路的路线。 德国殖民者介入, 建设计划再次流产 孙中山济南谈话议建烟潍铁路的消息传到胶东,烟台绅商筑路的信心大增。 按照交通部9月20日复电要求,烟台商会召集人员,从线路勘定、工程预算、集资招股等方面积极筹措。经过半年多时间准备,烟台商会于1913年6月28日派遣代表刘麟瑞、于宗潼,晋京汇报烟潍铁路事宜,希望交通部“允准商办烟潍铁路,以兴商业而挽权利”。不料,交通部答复,“烟潍铁路认为应修之线,期于早日观成。惟牵扯外交,需款较巨”,还是主张官办。 原来,此间北洋政府正在与德国人交涉山东境内路矿权问题。最终达成的协议,有这样的内容:“烟台至潍县铁路,中国政府视为应造之线。借用外款,拟先尽德国商人投资,并在潍县与胶济铁路接轨。” 12月31日,中德又订一协议,中方允诺委托德国公司代建高韩、济顺铁路。高韩铁路起点高密,经沂州(今临沂)、峄县(今枣庄峄城区)至韩庄(今微山县韩庄镇),与津浦铁路接轨;济顺铁路,自济南至顺德府。 协议约定,筑路经费向德国借款,用德国材料;借款合同期内,须任用德国行车总管、总工程司、总账员以及稽查员各一名。实际上,铁路的建筑权、管理权、经营权均被德国人牢牢控制手中。 1914年初,交通部拟定烟潍铁路官办,建筑费1000万元,烟台负担100万元,沿线的福山、蓬莱、龙口、平度、昌邑、潍县共负担100万元,山东省负担200万元,其他各省负担280万元,中央政府拨款320万元。 4月底,交通部委派津浦铁路管理局赵德三为调查员,赶到潍县,从此一路向东,调查烟潍路沿线情况。赵德三跋涉近一个月,得出的结论比较乐观:“路上平坦者多,1000万元足能敷用,三年之久准可造成”,预计年收入可达300万元。 5月初,德方又提出,将高韩铁路改为高徐铁路,徐州作为该路与津浦铁路的连接点,北洋政府应准。德方进而要求,烟潍铁路与高徐、济顺铁路实行同样的办法,中方拒绝。外交部答复德方,还是按照原来议定,如借款“可先尽德商商借”。 6月10日,中德正式换文,德国获得济顺铁路向西续展以及烟潍、济开(济宁至开封)铁路线的借款优先权。 得悉中方要筹资修建烟潍铁路,日本报刊立即作出反应,竟然称此路“不可不由日本敷设”。这并不奇怪,德国霸占胶州湾10多年,对山东垂涎已久的日本早红了眼,正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寻机夺取山东利益。 延至下半年,世界形势风云突变。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政府发现机会终于到来了,于8月15日以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交还给中国为由,向德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无条件将青岛交由日本暂管,德国陆海军撤出中国,否则日本将采取必要的行动。 尽管自知与占据诸多优势的日军交战难有胜算,德皇威廉二世还是电告胶澳总督兼青岛要塞司令迈尔瓦德克:“务必保卫青岛要塞,战斗到最后一人。” 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随后与英军联合,派舰队封锁青岛海域。9月2日,日军第十八师团2000余人从龙口登陆,开始围攻青岛。9月26日,沿胶济铁路西进的日军一部占领潍县火车站。11月10日,德军投降。11月16日,日军宣布对青岛实行军管。至此,青岛与胶济铁路落入日寇魔爪,烟潍铁路又被日本人盯上。 烟台方面再议修路, 北洋政府未批准 1914年9月2日,日军从龙口登陆,开始围攻青岛。烟台商会总理刘兆嵩等人意识到,日本占领青岛后,将来交涉必定棘手。乘机发展烟台商务,促使青岛地位商贸下降,有助于收回青岛。 随后,烟台议会、商会致函外交部、交通部,“早定办法,务使烟潍一路赶速兴工,务失机宜”。胶东道道尹兼烟台外交部交涉员吴永也上呈,陈述速修烟潍铁路八大理由,其中包括,青岛“甫经战事,归属不明,修筑烟潍扩充烟埠,费省而利巨”,“可以保住潍县、掖县的煤矿”等。外交部和交通部会商后答复:“日德青岛战事未了,修路之事暂且搁置”。 这时,驻龙口的日商龙口洋行监事田中末雄上书日本政府,提出修建龙潍铁路。理由是,日德开战之结果青岛必陷,山东铁道(即胶济铁路)主管权归属日本,“龙口达满洲为交通上之捷径”,龙潍铁路为“济南、奉天之一大捷径”。 11月10日,青岛德军投降,日军占领青岛。交通部接到来自济南的报告,称日本人已经在制定修建龙潍铁路的计划,马上向外交部咨询。 此前,日本驻华代理公使小番酉吉曾向北洋政府外交部提出,由日本投资兴建烟潍铁路。外交部答复,烟潍铁路中国正拟建设,没有借用外资的考虑。这次交通部咨询,外交部提醒交通部:“日人既有建筑龙潍等线之计划,自应先事防维。” 此外,美国一公司也准备投资修筑烟潍铁路。 烟台档案馆存有一份手绘的山东铁路修建计划地图,据专家分析,绘制时间大约在1914年前后,制图者为美孚石油公司在烟台的经销机构——美孚洋行。图中标出了两条待修的铁路——烟潍与高徐(高密至徐州)铁路。 当时各国驻烟台领事提出改良烟台港,英国人主张修海坝,美国人要先建铁路。最终英方胜出,美孚公司的修路计划束之高阁。否则,烟潍铁路说不定会让美国抢去了。 中日展开秘密谈判, 修建计划再搁浅 日本贪婪的贼手终于露出来了。1915年1月18日,日驻华公使日置益将企图吞并中国的一揽子计划——“对华二十一条”,递交大总统袁世凯。其中涉及山东问题部分,包括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殖民权益,“允许日本建造由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的铁路”等。 从2月2日开始,中日双方代表开始秘密谈判。日方代表日置益威胁与耍横并用,中方代表陆征祥竭力而争。 就在谈判双方进行不对等的拉锯战时,烟台官员、商绅也在努力。3月初,吴永再次上书,阐述修筑烟潍铁路的必要性,建议交通部先拨300万元,作为基本金设立烟潍铁路银行,发行债券,募齐剩余资金700万元。 正在筹备龙口自开商埠的筹办龙口开埠事宜委员蔡国器,也向山东巡按使蔡儒楷呈报,剖析日人修建龙潍铁路之害,建议官、商联合,投资500万元自办龙潍铁路,刻不容缓。 蔡儒楷立即转报外交部,外交部复电:“现在中日交涉,龙潍铁路亦在提议之中,此项交涉未经解决以前,所有建修该路计划,自应暂从缓议。” 进入3月,日本派遣铁道院工程师石川石代赴山东考察。石川石代与两名助手先后到达潍县、昌邑、龙口、烟台,对沿线经济、地理等情况进行详细踏查,提出了修建铁路的两个方案:龙口至潍县、龙口至塔尔堡。 石川石代又踏查胶州、高密、诸城、安丘、沂州、徐州等地。对由胶济铁路抵徐州连接津浦铁路的线路,石川石代拟定了三套方案:高密至徐州、黄旗堡至徐州、胶州至徐州。 烟台商界两次倡议筑路, 均一无所成 在日本武力威逼下,袁世凯政府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1915年5月25日,中方代表陆征祥、曹汝霖在协议上签字。日方提出的“二十一条”变成2个条约和13件换文,总称为《民四条约》或《中日新约》。 在艰苦的谈判中,陆征祥尽可能地争取最大利益。关于修筑铁路一款,最终改为“中国政府允诺,自行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于胶济路线之铁路。如德国抛弃烟潍铁路借款权之时,可向日本国资本家商议借款”。 1915年7月,烟台商会召集商埠及附近商户,宣布拟定《烟潍铁路公债办法》,再次筹资修路。1916年3月初,烟台商会将修路方案呈报交通部。 不几天,烟潍铁路5月1日即将动工之说传开。3月14日,诸城人丁训初在烟台创办的《钟声报》发布消息,“据北京报纸所载及传来函电之类,都说政府决定五月一日修筑烟潍铁路,但本埠行政官厅及商务总会均未有明文。官场所得消息,交通部以近来无日不筹议实修相答,除此以外别无所闻”。 报道莫衷一是,驻烟各国领事询问吴永。吴永请示外交部,外交部3月20日答复:“烟潍铁路事尚未筹定办法,报纸系属讹传”。 有史料记载,后来烟潍铁路还是开了工。《中国铁道史》(1929年版)写道:“五月一日,自烟兴工。然款仍无着,未数月即停止进行。” 这年12月15日,《钟声报》又刊发报道称,烟台商绅关荩臣正牵头集股筹办修建铁路。 这篇报道的消息来源开头用了“据说”二字,称烟台“北生昌”商号执事关荩臣与大总统黎元洪有旧交,他与杜春圃拟定方案,于数日前赴北京活动修筑烟潍铁路。“近日两次来信,调查沿路矿产及其他之养路要品,以便预算有无利益,又询问烟台商家究竟能担任股份多少。此信由德成号执事任福忱转交商会,尚未知其结果如何”。 报道最后写道,“有消息称有外国人正积极进行,预备修筑此路,其意以为但能俟至来年九月,此路权即可完全为其所操,此消息虽未敢信其必确,我国人可也不好置之度外吧”。其中的“外国人”,显然是指日本人。此间,日本人企图霸取烟潍铁路修筑权的动作,一刻也没有停顿。 《钟声报》的报道并非空穴来风。1917年3月初,关荩臣等人议定,各股东先认股份20万元,自己再在京城招股数十万,合股建修烟潍铁路。 一个月后,关荩臣晋京向交通部备案。关荩臣得到的答复是,按照民业铁路章程,须按铁路工程预算的百分之二十筹得启动资金,方可立案开办。当时烟潍铁路预算为1200万元,启动资金需要240万元。 关荩臣回到烟台,再与股东商议。大家认为,筹措240万元现金大非易事,已无讨论的余地。这次倡修烟潍铁路之举,又告失败。 瞒天过海“中日合办”, 交通部予以否决 日本人紧盯胶济铁路北向延长线——烟潍、龙潍铁路,同时着手南线高徐铁路开建前的筹备。高徐铁路一旦建成,日本人的触角就可伸出山东,直插内陆腹地,并与南北干线津浦铁路接通。在他们看来,南线作用非同寻常,要比北线重要得多。 日军侵占胶济铁路后,将胶济铁路改名为山东铁道,设立山东铁道管理部负责管理运营。1917年12月,山东铁道管理部部长藤田虎力奉令,派工务课长中村谦介带领新井正名、加茂增平、西村洁等,对高徐铁路预定线进行了长达45天的探查。12月15日,中村谦介一行从高密城南行,经诸城进入莒县境内。考察结束,中村谦介等提交了详尽的调查报告。 政府财政吃紧,商界筹资困难。中方修筑烟潍铁路一直无成,日方屡屡碰壁却不肯罢休。虽然其觊觎的重点是高徐以及济顺(济南至顺德)铁路,但只要一有机会就对烟潍铁路伸手。1918年5月,商人陈良臣发起成立山东烟潍铁路公司,其中一大股东为中日实业公司。 中日实业公司来头可不小。该公司又名中日实业株式会社,1913年成立,名为中日合办,其实操纵在日方手中,股东有二井、三菱、商船等日本大公司。公司分设日本东京和中国北京两部,主要对中国的矿产、铁路、邮电等业贷款投资。 有这样的大公司做后盾,陈良臣信心满怀。他与中日实业公司代表人李铭草签合约,约定中日实业公司派铁路技师勘定线路,陈良臣负责办理铁路建设许可手续。其中还约定,中日实业公司包办烟潍铁路一切工程,承办购买所有车辆及机械、器材等。 这样,烟潍铁路又为日本人所操控,沾沾自喜的陈良臣只不过是个傀儡。方案通过山东省长公署报到交通部,交通部以“牵涉外交”、“难保不别生枝节”等由,发还呈报的书文、图表等材料,未予立案。 刘愉/撰文、供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