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企业“加油” 为发展助力 |
——诸城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侧记 |
|
本报记者 孟祥风 通讯员 李芳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软环境”建设的支撑。“软环境”建设的优化力度,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记者日前在诸城采访了解到,该市科技创新创业园于5月份在山东诸城会展中心成立启用后,许多颇具实力的科研单位,甚至世界先进技术领先者,争相扎堆落户。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就是其中一家,该团队在电力应用、铁路工程、电机工程等领域,处于世界前沿,自主研发的“精密铁路监测系统”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该科创园是诸城市为企业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的一个侧影。 “这个科创园主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只是‘打工者’、‘服务者’。”诸城市经济与信息化管理局副局长刘烨,一直负责科创园的筹备与启动工作,他说,科创园实际上是政府搭建的一个服务平台,它将企业与科研院所联系起来,目的是为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在这个平台上,专家、院校实名认证注册,企业可以依需选择合作院校;科研高校的研究成果,单靠个人无法投入运作,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寻找合适的企业共同研发,共促成果转化。 当前,诸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科创园的建设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宽政、研、企相互联系合作渠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也将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创造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有创新力的企业才能长久发展下去。“在企业和科研院校之间,政府只是充当了桥梁的作用,我们会下沉到企业去调研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帮助知名院校、研究所与企业对接,等到他们两者之间擦出‘火花’来时,政府就隐身退后。”刘烨介绍说。 “自从市里将每月的1日至25日设立为‘企业生产宁静日’,各种检查和接待基本没有了,现在,我们是一门心思搞生产。不仅如此,政府人员还亲自来到我们企业,为我们提供上门服务。”诸城冠泓数控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舜昌面对记者如是说。这是诸城市为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而设立的一项新制度,制度明确规定,在生产宁静日期间,除必要执法事项外,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到企业检查、打扰。 同时,诸城还在全市机关干部中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所有领导干部深入社区、企业基层一线,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快速解决的办法。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为其创造更好更优的发展“软环境”,是诸城变“管理”于“服务”的一种体现,他们认为服务不是“等着上门”,而是要主动“上门服务”,领导干部要“走下去”看,深入社区、企业基层一线,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还要寻求快速解决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