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产业民生和谐相融 |
——解析诸城市皇华镇特色城镇化之路 |
|
□本报记者 赵欣波 通讯员 张吉伟 关于小城镇发展路径,各地都有着不同的探索实践。近日,记者在诸城市皇华镇,看到了一条坚持生态为先、产业为重、民生为本,生态、产业、民生和谐相融的特色城镇化之路。 皇华镇党委书记王学斌对这条特色城镇化之路,有着清晰的谋划,他对记者说:“我们通过高点谋划,高位起步,以抓环境增魅力,抓项目增实力,抓创新增活力,抓民生增合力为工作主线,实现城镇建设不断提质升位。” 三大产业强化转型支撑 日前,文化体验线、康体养生线和山水皇华百里自驾游路线等3条旅游精品路线在皇华镇新鲜出炉。其中,先期重点建设的山水皇华百里自驾游路线尤为引人瞩目。该路线整合12处山水人文景点,将成为全镇旅游的支撑品牌和标志路线。皇华镇为此专门配套建设了出入口服务区、特色餐饮区、水上娱乐区、生态农业区等6大功能分区,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名镇”。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皇华镇的一大特色,此外,在产业发展上,该镇坚持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总投资7亿元的镇驻地房地产项目和总投资6亿元的山水皇华百里自驾游路线建设步伐。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实施好大山生态农业发展区等5处农业示范园区。控制性发展工业,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项目。目前,文化旅游、高端房产、生态农业三大产业正在成长为全镇经济发展极具前景、具有战略支撑意义的增长极。 生态立镇彰显山水魅力 皇华镇地处诸城市水源地上游,水库河流众多。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建设以水为魂的滨水生态宜居城镇战略,充分依托镇驻地倒漾河穿城而过的有利条件,坚持“水安全、水文化、水生态、水景观”四位一体方针,不断加大河道水质污染防治力度,水源地周边不再新上任何工业项目,水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改善,滨水宜居生态城镇特色全面显现。 为实现山水城和谐相融,在城镇建设中定下了白墙黛瓦主色调,投资3000万元对镇驻地立面建筑进行了统一粉刷。投资500万元,对滨河东路等8条街巷路进行景观提升,新建改建农村路网248公里。完成荒山造林5000亩,全镇林木覆盖率接近50%。加快推进总投资4066万元的市南污水处理项目,将水源地周边14处居民区、2处产业园区的污水全部纳入排污管网,保护青墩水库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以人为本提升发展内涵 “她们也是普通老百姓,都能表演得那么好,我们也想上台!”看了皇华镇的广场晚会,一群农村妇女表达了对演出人员的羡慕。今年夏天,该镇每月一场的广场晚会演出活动,让群众对业余文化生活“上了瘾”,带动了老百姓的参与热情,各社区的文化大院也受其影响,办得红红火火。 文化惠民是皇华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一个生动剪影。今年,该镇在民生事业方面投入大,见效明显。重点加快总投资5000万元的郝戈庄、柏戈庄标准化学校、镇驻地幼儿园项目建设进度。启动了惠及5万多人的镇区自来水工程。投资3000万元建设山水和乐街头公园、倒漾河生态湿地公园、图书馆和地方文化展馆,组建班子修编皇华镇志,完成中心卫生院建设改造,对低保户、五保户、困难党员和困难家庭实行动态服务,投资300万元对皇华镇敬老院进行了合并改造。 通过生态、产业、民生的融合发展,集聚了更多更优资源要素,城镇发展的承载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生态优美的现代化城镇、文化旅游名镇”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