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就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 |
——寿光圣城街道党建工作侧记 |
|
本报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王延国 郑玮 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以现代商贸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结构;这里,各类专业市场(商场)已发展到20余处,经营业户9700余个,从业人员3.5万人,他们内心怀揣着做大做强市场的共同梦想。从2008年的1000万元发展到2012年的1.2亿元,新东亚家具广场在党员商户的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营业额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在寿光圣城街道,这样的发展例子数不胜数。 是什么力量使圣城专业市场始终保持繁荣旺盛的发展活力?答案是,这里有着一台助推市场发展壮大的“红色引擎”——党建工作。近年来,圣城街道秉承“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思路,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先锋行动,在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积极推进市场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市场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党建也成为圣城街道市场持续繁荣发展的“红色引擎”。 党建提升凝聚力 面对市场建设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的新形势,圣城街道坚持“市场建到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实现市场建设与组织建设同步。街道党工委成立了市场群党总支,总支书记由街道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工商、税务、公安、工会、青年、妇联和有关城中村、城市社区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委员,把各部门(单位)的管理、服务、监督职能与市场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将中国寿光国际商贸城、新东亚家具广场、东亚家具商城、缤纷五洲商城等市场,依据经营业态划分成20个商圈,每个商圈成立一个党支部,隶属于市场群党总支管理和领导。在商圈党支部内,根据党员经营区域、从业情况等,每50家左右的商户划分为一个党员责任区,由一名党员负责联系,形成了市场群党总支、商圈党支部、党员责任区的三级组织结构,实现了党组织在市场中的全覆盖。全街道共建立市场群党总支1个,商圈党支部20个,设置党员责任区190个。 党建催生向心力 为了调动党员商户的积极性,增强党建活动实效,圣城街道紧扣市场需求、紧贴业户实际、紧跟形势任务开展党员活动,使党员活动与市场经营融为一体。 圣城街道紧紧围绕完善市场管理、帮助业主经营、壮大市场规模,组织党员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亮岗位展风采、亮承诺促发展的“三亮”活动,通过挂牌经营、店面展示、典型宣传等形式亮明党员身份;通过在点上设立党员示范岗、在线上组建党员宣传队、在面上划分党员责任区等形式亮出岗位;通过开展诚信经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利营销等形式亮出党员承诺,发挥党员在依法经营、建设市场和繁荣市场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市场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针对市场党员经营活动流动性和分散性强的实际,市场党组织开展活动坚持“业余、小型、灵活、务实”的原则,把党员活动与经营门店、居住社区、党员教育“两馆三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避开经营高峰和旺季,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建也是生产力 寿光国际商贸城香港伟才幼儿园是寿光市凯凯置业公司联合圣城街道九巷村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经营业户子女入学享受优惠待遇,共解决了110名经营业户子女的入学问题。这是圣城街道依托市场管理方式改进党建领导方式的一个创新举措。 圣城街道建立了市场党组织班子与市场管理层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进一步畅通市场党组织和市场主办方的沟通协调渠道。党员商户广泛听取党员责任区内经营业户对市场管理层的建议,并及时向市场管理层反馈,维护经营业户权益,促进市场内部融洽相处。街道党工委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制度,从党工委书记开始,每名班子成员联系一个市场,经常性到市场开展调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征求业户意见、建议,把党的声音及时传到各个经营业户,指导开展党建工作。按照“活动有阵地、经费有保障、制度能规范、活动能正常”的要求,圣城街道财政拿出专项经费进行补贴,在各市场高起点搭建党建阵地,重点建设党员之家和党建文化长廊,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流商贸信息搭建了平台,最终达到“五个百分百”的市场党建工作目标,即在各市场、商场中党员底数100%摸清,党员身份100%亮明,党员作用100%发挥,党组织100%组建,党的工作100%覆盖,以党建工作服务引领市场发展。 如今在圣城街道,这支党建队伍始终心系圣城商户,赢得了党员商户和经营业户的广泛认同,促进了市场的持续繁荣发展。2012年圣城街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提供的税收达1.2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市场已成为圣城街道经济的主要支撑和最具活力的重要领域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