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实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
——寿光市化龙教办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
|
|
孩子们正在有序的等候安全校车 |
|

|
|
□特约记者 张春梅 王玉宝 通讯员 刘云龙 柴官林 近年来,寿光市化龙镇牢牢树立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均衡发展教育的管理理念,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科学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从而实现了镇域教育均衡发展“加速跑”,让镇域居民享受到公平教育,办学效益和办学满意度大大提高;先后获寿光市办学效益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亲子共成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年规划 合理布棋 近几年,寿光市化龙镇经济呈现快猛发展良好势头,各项民生事业有序推进,群众幸福指数逐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均衡、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于是,化龙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基础教育放在全镇各项事业最突出的位置,将新增财力优先用于发展基础教育,先后启动了一批重点教育惠民工程,确保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将心注入,蓝图先行!”2012年以来,针对镇域教育现状,寿光市化龙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学校,反复进行调研论证,为《化龙镇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及早出笼注入了催生剂。基于此背景下,化龙教办陈万明主任分片召开学校发展愿景论证会,与村两委、家长委员会代表、教师代表共同商议,积极争求群众建议和意见,多方论证考察后,制定出台了《化龙镇三年教育发展规划》:即在三年内,全镇形成两处初中、五处小学(附设幼儿园)、两处独立幼儿园的布局,力争使全镇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既满足适龄少年儿童尽量就近入学的需要,又使学校规模符合标准化学校的要求,从而推进化龙教育实现高端均衡发展。 在考虑到学生的上下学接送问题上,寿光市化龙教办深入调研当地的地理情况,充分考虑本地受教育人口的分布状况和学校的服务半径等因素,积极争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意见,及时开展校车乘坐意愿调查,为有意向购买校车的车主发布乘座学生数据,提供校车行驶路线参考。同时,由镇党委政府召开村支部书记会议,广泛听取所辖村委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于2013年8月协调购置高标准校车6辆。 三年规划,为寿光市化龙镇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勾勒了一幅宏伟蓝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把工作做到了老百姓心坎上,引领了全镇关心教育、关注教育的浓郁氛围,促使各村、各部门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化龙的教育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抓主带次 齐头并进 寿光市化龙镇党委书记李存启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投入是支撑教育长期发展的基础性投资,是否真正重视教育,最直接和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投入的力度。”当前,集中财力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保证素质教育成果为群众共享,成了化龙镇发展教育的铮铮誓言。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方面,化龙镇坚持“主阵地”+“次战场”的战略方针,不断推动镇域均衡教育健康发展:一方面,坚持优先投入优先发展,通过自筹、争取上级扶持和社会捐助,建设好镇中心小学、镇实验小学两大“主阵地”;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内部设施配套,加强薄弱学校改造,逐渐缩短薄弱校“战线”,最终在全镇形成“5+2+2”即五处小学、两处初中、两处独立幼儿园的办学格局。2013年多项教育惠民“主阵地”工程顺利竣工:投资200万余元的丰城初中塑胶操场完工并投入使用,两初中学生活动广场、篮排球场地、厕所改造、甬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同时完工交付使用;投资600万元的辛店小学正式交付使用;投资800万元的北柴小学改扩建工程完工,新建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投资2500万元的新建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顺利竣工,完全达到省标准化要求,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总建筑面积6460多平方米,各教学及辅助用房齐全,内部设施配套完善,完全满足学生的上学要求。 在加强标准化建设“主阵地”的同时,化龙镇也不断加强薄弱学校等“次战场”的改造。王庄小学自1974年建校以来,经过多次改建和维修,共有校舍57间,生均建筑面积低于省定标准,功能用房不足,部分班额较大,学校办公、学习、生活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寿光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兰玺,寿光市政府办公室王宏伟主任及市政府各口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先后到王庄小学就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化龙教办主任陈万明多次联系镇党委负责人实地调研,探讨如何改造薄弱学校,优化基础教育结构,保障镇域教育均衡持续健康的发展等问题。经过多次考证,实验小学于2013年7月份开工改建,计划于2014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总投资约2000万元,届时将撤并现在的丰城初中小学部和王庄小学。目前,原有校舍已全部清除,两栋教学楼和公寓楼房即将破土动工。同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强化内部设施配套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班班通工程建设及爱心书屋建设,为辛店小学、北柴小学更换黑板14块、办公桌椅70套、篮球架18个、计算机42台,利用暑假期间投资50万元新建过渡幼儿园校舍20间。 以人为本 提升内涵 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日益从改善办学条件、扩大规模的外延扩张阶段转向改革创新、育人为本的内涵发展阶段。为此,2013年年初,寿光市化龙教办提出了“1231”工作思路,即“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一个目标,突出“标准化建设、教学质量提升”两大重点,依托“三大工程”,强化“校园安全稳定”一个保障,全方位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寿光市化龙教办始终大力构建制度管理、人文管理、民主管理交融的“立交桥”,全面实施“三名”工程,即争创“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不断加强师德师能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制度刚性管理,坚持走群众路线,广纳干部教师建议,让干部教师成为制度的主人。陈万明主任说,“制度来源于教师干部,实施于干部教师,镇教办领导班子必须率先垂范。”为此,制度的制定力求“严格化”,从严、从细要求;制度的出台力求“科学化”,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避免蛮干、盲干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制度的落实力求“有效化”,遵循“有效、实效”原则,减少“高耗低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 实施人文柔性管理。镇教办要求每位管理者首学“换位思考”,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一个平等感,让教师感受职业乐趣,提升幸福指数;每年都会组织教职工到医院免费体检,让教职工充分体验健康工作的快乐;始终把关注、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为广大教职工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倡导高效民主管理。寿光市化龙教办定期组织召开教代会,听取教师心声,为广大教师排忧解难。2012年,教职工代表的提案中反映丰城初中的日常生活用水不方便等问题,教代会结束后,镇教办多方协调,结合丰城初中实际条件,购买并安装供水变频设备,切实解决了困扰教职工多年的用水问题,实现了教职工生活区全天供水,给广大教职工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 开展干部教师“同读一本书”活动。镇教办每年都会免费为校长、教师提供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同时依托教师基本功大比武、青年教师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名师成长提供展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年来,化龙教办在寿光市群众文化艺术节、新华书店杯征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等多项活动中,均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化龙初中被评为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组织单位,获政府成果奖多项。 “高效课堂”打造工程。定期开展魅力课堂达标活动,分片组织开展家长进课堂评教活动,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发展方式,把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轨道上来,从而破解教学难点,让学生愉悦的享受学习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镇教办都会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组织本校同学科教师观课评课,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理念偏差、教学方法运用不到位等情况,详细品评,真诚指出缺点和不足。给青年教师提供广阔的平台,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水平。2012至2013学年,在潍坊市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中,王勤老师获美术科一等奖;在寿光市青年教师创新大赛中,杨萍、董丽萍老师分获初中数学、地理学科一等奖第一名。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出台《小学生“习惯养成双十条”实施方案》,规定一周一训练主题,从学习习惯到行为习惯,分阶段进行培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各学校都行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丰城初中借助学生社团,拓宽综合素质评价渠道;化龙初中依据“亲子周记”,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把家长当作是学校教育最忠实的同盟军;化龙实小借助“三制一台”,把“四项基本功”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中,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紧密结合;镇中心小学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习惯养成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项举措的实施,让学生走出了校园,拓宽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健康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近两年,柴玉瑗同学制作的网页作品《“参”话》,徐玉璇、李燕妮两名同学合作的网页作品《废纸再生》,均获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