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专题 |
第03版
特别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绘制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看中国发展新走向 |
|
改革牵引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中国发展 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指出,全会在总结35年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基础上,重申发展是第一要务,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给社会各界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人们未来中国仍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将坚持改革开放。 面向未来,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硬指标”,还要完成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一系列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新的历史起点上,靠什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不仅要在经济领域充分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而且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看来,全会实际上为改革做好了“顶层设计”。比如,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制订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做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决定等,“中央进一步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必将推动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前的提法是‘基础性’作用。对市场作用提法的升级,凸显了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决心,打消了一些人对中国未来发展改革方面的疑虑,预计未来经济体制改革将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王军说。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这是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中国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等突出问题,成为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要着重攻克的难关。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中包括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 聂高民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不少壁垒;商品价格虽然实现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要素价格市场化仍然滞后;城乡建设用地的二元分割,制约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解决。 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激活微观活力,又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全会在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社会公平正义提速 发展成果 将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面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意味着促进公平正义将进一步提速。”王军说。 改革开放35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区域差距的扩大,征地拆迁、公平竞争、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不断凸显,提速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愈加迫切。 “从以人为本到进一步强调促进公平正义,体现了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说,“公平正义不是拉平,而是要让大家在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法治环境下平等竞争。与此同时,要让社会保障体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后的支持,让人民在遇到问题时仍然充满希望。” 迟福林认为,收入分配改革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社会都非常期盼。预计下一步在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收入规范化等方面将会有更多政策出台。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全会还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迟福林说,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进程找出了一条路,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也为下一步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激发农民积极性传递了重要信号。 “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必须并行推进。”聂高民说,全会提出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这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真正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张图读懂三中全会公报 全面深化改革 会议时间:11月9日至12日 参会人员: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 部分列席人员。 通过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表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 定性成果。
改革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改革要点 ●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 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 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 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 设。 ●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基层民主。 ●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 文化市场体系。 ●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 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设 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 制度。 ●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 革领导小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 设立两大机构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国家安全委员会 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九个新提法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六、“改革税制、稳定税负” 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八、“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大看点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外媒评价 路透社 报道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公报预示了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控制和介入将逐年减少。这次会议是检验新领导层改革决心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他具体的改革细则将在未来几年里逐步揭晓。未来中国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上海自由贸易区将是这些未来重要改革的试验田。 美联社 报道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法新社 报道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经济的未来规划路线图,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德新社 报道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蓝图。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扩大农村土地权、放松户籍限制、改善社会保障、加速城市化进程和加强法制等。 美国《华尔街日报》 报道说,中国领导人回应了外界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关切,承诺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次会议勾勒出中国未来几年的改革蓝图。 美国《纽约时报》 报道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并宣布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和落实。
美国《华盛顿邮报》 报道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中国朝新方向迈出的一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重大变革,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是非常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机构。
英国《金融时报》 报道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更多经济改革序幕。在2020年前,中国共产党将在关键领域实施更加坚决和强有力的改革。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联合早报》 报道说,中国执政者的勇气和决心将决定新一轮改革的成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亟待推进的多项改革,其目标和路径都已明确。
挪威《每日商报》 报道说,中国希望在2020年前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可以看出,中国将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私营企业成长,减少资本投资控制,进行更大力度的税制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并推进政治改革。 芬兰《赫尔辛基新闻》 报道说,在中国急需进行重大经济结构调整之际召开的本次会议,其重要性及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可以同1978年和1993年那两次深刻改变中国经济走向的三中全会相提并论,中国自此将走向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 巴西《圣保罗报》 报道说,中国领导人承诺要促进自由市场在经济中扮演更加突出作用,并以此作为改变增长模式的重要努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改革路线图,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实施更加开放的经济,令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期望。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
|
|
|
|
|